全面推进企业党风建设和反腐倡廉
过程中,干部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规范,也就是各级领导干部从政从业的道德。“官德”在执政能力和整个社会道德体系中居中心地位。官德无小德,我们中国共产党的官德就是指干部的政治信念、政治原则、政治立场、政治规范,要常修官德,时刻做到清醒、清静、清正、清廉。
总之,我们一定要以“蝼蚁之穴、溃堤千里”的忧患之心对待自己的一思一念,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谨慎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夙夜在公、寝食不安”的公仆之心对待自己的一职一责。2、规范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制度体系。一要抓执行力。要反复抓,抓反复,规范抓,抓规范。要认真执行民主评议、任前廉政谈话制度、诫勉谈话制度、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加强对诺廉述廉评廉考廉、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和礼品礼金登记上交等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二要研究企业治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通过完善制度,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约束机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物资采购、煤炭销售、资金治理、工程建设招标等制度。针对查办案件和效能监察中发现的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对现有制度进行检查,该补充的补充,该完善的完善,减少制度弹性,杜绝人为操作。进一步规范对外出创业项目的治理,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规避投资风险,规范外出创业财务收支制度,奖金分配制度,非生产性费用报销制度等,堵塞治理漏洞,促进外出创业的党员干部自觉廉洁经营。3、深度监督,努力形成有效约束机制。首先要提高对监督意义的熟悉和接受监督的自觉性。监督不是对干部个人不信任,监督也不是跟谁过不去,监督是党的重要制度,是对执行权力人的爱护。历史已经证实,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不受监督的人,危险就在眼前,危险就在身边。二要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结合企业实际积极探索监督的内容和形式,发挥党员、各级组织及成员的监督职责和积极性。紧紧围绕企业改革改制、物资采购招投标、走出去创业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点及企业治理的难点、职工关注的热点,加强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注重发现和查找企业治理中的漏洞,通过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要研究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将监督的关口前移,把程序性要求渗透到治理过程,努力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变结果监督为过程监督,变单向监督为多角度、全方位监督。要探索建立纠偏机制,防止权力运行偏离轨道,防止领导干部小错酿大错。实行“重大事项质询制”、“廉政提醒预防制”、“黄牌诫勉警示制”、“检查考核反馈制”。纪委要加强协调,不断拓宽监督渠道,注重发挥职能部门的监督作用,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履行监督职责,提高监督水平。三要把握监督重点,既要加强对班子成员非凡是“一把手”和权力部门领导干部的监督,又要注重对管钱、管物、管人重点人员的监督,还要切实加强对企业改制、资产评估等要害环节的监管,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企业党政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四要深化企务公开工作,强化民主监督。认真贯彻《某某矿集团企务公开治理手册》,进一步规范企务公开工作,按照《某某矿集团企务公开责任追究办法》,切实加强监督检查。要大力推进“电子廉政工程”,在工资治理、物资供给和产品销售上把制度约束和技术监控结合起来,增加源头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科技含量。(三)、从严查处违纪违法案件,深化效能监察工作要果断查办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严厉惩处腐败分子,继续保持遏制腐败的强劲势头,实践证实,只有抓好查办案反腐倡廉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