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认,有的教师诚信缺失,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为了职称、待遇,挖空心思弄虚作假;有的教师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潜心钻研,不讲学术道德;有的教师甚至请人捉刀代笔,据他人成果为己有,把别人的文章拼凑成自己的成果,有的教师干脆成篇剽窃别人的文章,改头换面后就作为自己的成果等等。
“辛勤劳动、艰苦奋斗、团结互助”意识在个别教师身上的缺失。不可否认,有的教师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不认真备课,知识陈旧,观念落后,捧着一本发黄的讲稿日日炒冷饭,没有新观点、新知识;有的教师不认真钻研,课堂上东拉西扯,信口开河,不知所云,有的学生听课还不如自学;有的教师从事科研活动,拼命利用争取课题“圈钱”,将研究生作为不用付费的“打工者”;有的教师干脆不备课,捧着一本书,从头念到底,有的学生说听课是学浪费时间;还有教师的不改革教学方法,一味地满堂灌、填鸭式,更不要说
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手段的运用;个别教师整天想着如何多赚钱,将教学班级越来越小,同一门课一周上下5-6次,把工作量算法一分一毛,天天想着多捞外快,把本职工作作为副业,应付了事,热衷于课外兼职,到处“走穴”;有的教师课堂教学不认真,课外大搞辅导班,或在家里带学生,收取高额辅导费;更有个别教师利欲熏心,把商品交换原则引入师生关系中,要学生给自己送钱送物等等。而在团结合作上,仍有许多教师喜欢单干,缺乏团队精神。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建立师德准入制度。
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活动的治理者;学生的朋友、心理治疗者;人际关系的交往家,需要与其他教师、学生家长、学校领导打交道;同时,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子。教师这个角色,要求建立教师招聘中的准入制度。
一个人虽然取得老师资格,并不代表他是一位好老师。一个人虽然进入了教师队伍,并不代表他是合格的教师。只有把有真才实学而又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人安排到教师岗位,才能真正端正师德师风。由于师德具有以身立教的作用,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达到比常人更高的道德标准,需要更加重视道德修养。
这几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各级各类学校,除了师范院校毕业生外,还有许多海外高校的、非师范类高校的毕业生。许多学校对教师招聘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一般高校进入的门槛都要求具有博士学位,有的小学也提出要进硕士了。国家有教师资格证书,但没有师德资格证书。
建议国家设立师德准入制度,对要成为教师的人员,除了教师资格证书外,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师德考核体系,从个人的行为倾向、诚信记录、科学态度等指标来衡量是否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对于从事思想理论教育、学生教育治理工作的教师更要从严把握。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建立师德评价制度。
师德永远是不断发展的、不断创新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师德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一个人初当老师时布满激情,并不代表他始终能对教育事业保持坚定信念;一个老师过去是学生的表率,并不代表他能永葆先进本色;一个老师口头上对教育事业信誓旦旦,并不代表他内心的高尚。
我们的学校对教师的德、能、勤、绩、教学、科研、治理、育人等方方面面的考评办法不可谓不细,但一些学校在具体评价时经常走样、变味。如对师德师风、教学质量、科研成果三个主要方面的评价,往往是科研最硬,教学次之,师德师风则被忽略。在学校的考核、专业技术职务聘任中,经常有“师德一票否认制”,但在操作上经常变动“一票通过制”,很少有在师德上被否决的。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