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师德师风的领悟一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经十五年了可以说有泪水,古语有云:师者。也有欢笑,但更多的收获。也由起初手忙脚乱地应付学生随时发生的问题到后来的得心应手,慢慢地我觉得我不再是师长,而是知心朋友、妈妈。这次备课班组织学习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及教师“十不准”细细听来,收获更是不少,对师德的含义也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说的都是为师者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师德。优良的师德、高尚的师风是搞好教育的灵魂。
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规范,尤其是当前社会。甚至一言一行,对学生都会起典范作用,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教育工作不应是为教书而教书,更要以人为本、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信任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进步和成长,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注意“身教”作用。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学生从教师行为中辨别是非之道,由于教师与学生长期相处,处于教育者的地位,学生的心目中,教师应该是做人的表率,因而教师的思想、感情、言语、行动对学生影响巨大,处处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喜欢模仿、而认识和判断又不完全成熟,所以,教师应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自己一定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一定要自觉不做,言语、仪表、作风、品格、情操等方面,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以及对自己言谈举止的深刻反省,通过对各种教育法和道德法规的重温。也深刻体会到自己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教学实践中有时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对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得还不够,因此解决学生的思想上的问题常常不能得心应手。今后工作中要勇于创新,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把师德师风落实在教学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以饱满的热情和和蔼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努力在今后的工作中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优秀合格的人民教师。学习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教书育人,推荐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这些都是师德。师德的内涵是很宽广的但衡量师德的最基本的标准我认为可以浓缩为“正己、敬业、爱生”六个字。
一、正已”师德的基础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这一切都基于教师的楷模形象。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教师的言行在学生心目中是有着很重要的位置。教师应该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教师首先要做到正人先“正己”正己”师德的基础,不能正己,也就不可能有教师的垂范。
从树立“以德立教、率先垂范、严于律己、无私奉献”教师形象入手,因此教师要优化自身形象。把外树形象与内强素质结合起来,以良好的师风师德感召和熏陶学生,提高教育人的可信性;教师在行为、气质、素养甚至仪表上都应提高文明程度,特别要培养对学生的爱心;教师还要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敬业”师德的要求
师德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条件。教师的职业有苦也有乐,一个教师是否敬业。平凡中见伟大,只有爱岗敬业,教师才能积极面对自身的社会责任和社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