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大会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关重大政策措施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建设项目,都征求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代表人士的意见,做到协商于决策之前。二是坚持和完善季度情况通报会制度。进一步扩大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的知情范围和参与程度。政府召开全会及有关职能部门召开专业性会议,都视需要邀请党外人士出席,充分发挥党外人士参政议政作用。三是坚持和完善党外人士民主监督制度,加强“特约四员”工作,进一步加大党外人士民主监督力度。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重要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党风廉政建设、税收财经物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等开展的专项检查中,都视需要邀请党外人士参加。四是坚持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与党外人士交朋友制度,进一步加大交朋友工作力度。通过交朋友,使党员领导干部更加关心党外朋友的生活,更加支持党外朋友的工作,并重视采纳他们的意见、建议,进一步推动我市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
我们还要按照《意见》要求,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政治协商的基本方式:即加强市委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和进一步完善市委在市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协商。
2、进一步加强党外人士安排力度。通过贯彻《意见》精神,制定规划,保证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市和区(市)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占有适当比例,在市和区(市)人大领导班子成员中有适当数量。目前,我市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市和区
(市)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都占有适当比例,在市和区(市)人大领导班子中已有一名成员中,但根据《意见》要求,仍需增加人选。
3、进一步加大政府职能部门党外人士的选配力度,重点在涉及行政执法监督,如:监察局、审计局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农、林、水、电、国土、建设、交通、民政等;紧密联系知识分子、专业技术性强的文体、卫生、教育、药监、环保、科技、质量技术监督等政府部门领导班子中选配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符合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
目前,市委已将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纳入了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班子建设的总体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治理。按照“一职二备”的要求,市委统战部积极向市委举荐人选,逐步加大党外干部的选配力度和选配范围。全市共配备党外领导干部近100名。其中,副厅级4名,正处级4名(4名都是市直单位的正职),副处级6名,正副科级90名。已在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协、工商联,市以及区(市)的人大、政府、政协领导班子中,除曾都区副区长调整后目前尚未到位外,都配备了党外领导干部。已初步建立了一支数量适当、素质较强、能适应随州发展需要的党外干部队伍。
进一步加大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力度,积极物色发现和培养党外后备干部。建设目标为10名地(厅)级、30名县(处)级、150名科级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做好党外干部的实职安排。对要求配备党外干部的部门的人选逐步做好推荐工作,积极为推进党外干部的成长创造条件和台阶。如,采取挂职锻炼、轮岗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党外干部的素质;通过定向招考和竞聘等途径,促进党外干部的使用和成长。
4、进一步做好党外人士在政协中的安排,要保证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等在各级政协中占有较大比例。即:政协委员不少于60,政协常委不少于65,政协副主席不少于50。我市政协的组成基本达到了这方面要求。同时,《意见》要求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各级政协专门委员会和政协机关要有一定数量。但我市在政协专门委员会和政协机关还没有配备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