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思想解决党的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
在党的建设实践中,创新与改革是相互联系、互为前提的。改革在一事实上意义上就是创新,而创新则必须以改革为前提、为基础。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对党的建设的改革已经包含了创新的含义。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第二代及第三代中心领导集体,始终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战略目标,开拓创新,使党的建设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并站在时代高度来审阅我们原有的党建理论和实践,开创并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展开、丰富、深化这一伟大工程。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依靠全党的创造力,集中全党聪明,与时俱进,探索党的建设的新思路、新办法而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党的建设同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结合起来。从我国改革开放新情况看我国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经济繁荣,政治
稳定,文化昌盛,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也层出不穷,如贫富差距拉大、分配不公明显、下岗失业严重、国企改革艰难、价值选择多元,等等,非凡是随着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多样化,非分有制经济不断壮大,从业人员越来越多,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治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如何认定这些新的社会阶层的身份,如何切实保护和充分调动他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如何把包括他们在内的全体人民紧密团结在党的四周,同心同德,克服困难,艰苦奋斗,就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党员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些问题不正视、不解决,就有可能影响这些社会阶层进行经济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我国社会的全面进步就难以迈上新台阶。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我们党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观,从新的实际出发,不断创新,提出与新实际相符合的新思想,指导新的实践。
(二)创新是保持党的生气与活力的要害所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气和活力的源泉。创新才能发展,创新才有进步。坚持创新精神,是新世纪新阶段搞好党的各项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我们正处在伟大变革的时代,新的时代向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亟需我们以创新的精神,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回答。改革开放多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都是与我们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体制创新、科技创新等分不开的。在新世纪,我们党要带领全国人民继续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不懈奋斗,这就要求我们继续推进体制创新,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我们进行理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续原有理论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成果而向前发展。我们进行体制创新,就是要不断完善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求的各方面的体制。我们进行科技创新,就是要使科学技术成为我国新世纪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量。科技创新是生产力的重要变革,体制创新是生产关系的重要变革,把这两种变革紧密结合起来,把这两方面都搞好,我国经济就会更好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我们党才会布满生气和活力,我们的事业才会兴旺发达,我们的人民才会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
⒈创新要坚持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