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有步骤、有目标、有预备。此外,适当的座位编排和场地安排也有利于活动的顺利开展,学生座位编排、活动场地选择也是需要提前考虑的问题,比如活动要在室内还是室外开展,室内是需要普通教室还是有非凡要求。
备学生也是心理健康活动课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对某一方面的活动,学生的相关情况如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怎么样,学生的总体熟悉是什么,这是开展心理健康活动课前应当充分了解的问题。这样可以在活动课的开展中做到预备充分,心中有数,防止出现活动针对性弱、参与性差等现象,保证心理健康活动课的开展效果。
备问题也是备课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备课过程中应当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并考虑相关的对策和处理方法。
其次,要备心理、备氛围。
要上好心理健康活动课必须首先调动学生的活动参与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和心理氛围,让学生在心理上有一个良好的过渡和预备。这就要求在开展活动时一般要先有一个“热身运动”,让学生在热身过程中把心理状态调整到活动中来,形成积极参与、主动思考的活动氛围。
四、注重活动课的系统性和结束后相关问题的处理
活动结束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终止,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教师要在学生体验的基础上及时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思考和探索,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途径和方法。另外有些活动中老师还要对学生的情况及时加以反馈和强化,比如在戴高帽”活动中,让学生谈谈听到别人对自己优点评价后的感受以及自己对“别人对自己优点评价”的评价。老师还要在活动后把大家对每个同学的优点评价加以汇总并及时通过适当的方式(比如卡片、谈话等)反馈给学生,老师还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做简短的评语。针对活动中个别学生身上发现的问题和情况,老师要通过个别辅导等方式加以处理,必要时及时与其班主任联系沟通。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应当是系统的,而不是单一的。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内容不断完善,让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内容逐步系统化。在某方面活动开展中也应当注重其系统性,比如,“戴高帽”活动能让学生更客观地熟悉自身的优点和优点,树立自信;但对全体学生而言,这是不够的,对某些学生尤其是一些从小发展比较顺利的学生来说,我们更应当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在开展“戴高帽”活动后我们可以开展另一个活动—“今天我是小刺猬”,让学生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诚恳、客观地指出彼此的不足和缺点,让学生能够更加客观全面地熟悉自我。在这一基础之上树立的自信心将会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五、做好分组工作,发挥团体合力
为更好地开展活动,并发挥学生的团体合力与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其中要注重的问题是:
1.组织者的形成原则。(1)分组后自动形成组织者。刚开始一般不需要老师指定组织者,一些组织能力较强、威信较好的学生会自然成为活动的组织者。(2)人为形成组织者,有意识地对某些学生进行锻炼。经过一段时间后教师要对某些内向、孤僻、不喜欢表现自己的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在活动中提高自己。一般是让几个学生共同参与组织,并且要让在群体中表现较为外向、活泼的同学带动表现较内敛的同学。一般不让典型外向、组织能力很强的同学带表现内敛的同学,从而防止出现两极比较,挫伤后者的自尊心。
2.各组组员不宜长期固定,教师可作为组员参与活动。
通过对各组成员的调整,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际处理能力和不同状况下的协作能力。在等数分组(各组要求人数相同)时,假如人数不能正好平分,教师可以作为普通一员参与活动,但教师只是依照学生商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