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顾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正确处理高校行政管理和学术民主的关系。高校的文化功能决定了其特有的民主内容和集中形式。简言之,高校的民主是一种追求知识、真理的自由,高校的集中只能借助于学术权威来实现。因此,高校的管理规则必须建立在尊崇学术权威、倡导学术民主的前提下。因此说,高校的管理制度建立在尊崇学术民主的制度体系。
第二,正确处理高校的管理和服务的关系。高校实现其文化功能的秩序要求有别于其他社会组织,它倡导诚信、个性、活力和真理面前的平等,排斥忽略个性的统一标准,否定整齐划一的制度规则。因此,高校的管理是一种以服务为主的管理,激发创造性是它的工作核心。综上述,高效的内部管理体制是以激发教师的创造性为主要目标,以服务于文化创新的制度体系。
再次,建立国家统一有序的激励机制是保障高校发展创新文化的关键。建立国家统一的激励机制应注意,第一,关注激转载请注明出处励机制的持续性、长期性,克服功利化倾向;第二,建立独立的社会评价机构,实现评价和奖励的脱钩;第三,建立严格的学术违规、学术造假、学术舞弊惩治制度。
构建和谐高校必须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科学发展观的和谐社会纲领要求高校发展也必须建立在和谐发展的前提下。我们认为,和谐高校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人的和谐,即高校教师、学生和管理人员的和谐。它们之间的正确关系应该是:教师是高校的主导,通过教师的教学、科研来培养学生;学生是体现高校文化功能的承载者,也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管理人员介于教师和学生之间起桥梁作用,把学生和其他社会信息反馈给教师以促进教学。实现高校内部人的和谐要求管理人员应该以完成教学和科研为目标服务于教师和学生。第二,教与学的和谐,即实现教师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有机结合。其中因该考虑的因素有:基础教育不能以市场为主导,必须强调国家的宏观教育规划;可以有条件的引进市场评价因素来促进教学活动,如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学生的实践能力等;第三,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和谐。联系高校和学生之间的主线是教育,因此,有助于完成教育功能是处理两者关系的主导思想。
我们认为,科学发展观的人本纲领突出强调了高校中教师的主导性地位。首先,高校教师作为实现文化功能的具体践行者决定了其主导性地位。一个国家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文化的发展、创新,而文化的创新主要依靠教师来实现,因此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主导性因素;其次,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具体实施者决定了其主导性地位。人才培养是一个漫长、全方位的影响过程,教师自身状况是影响教育成果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地位。综合上述,在建设和谐高校的过程中必须强调教师的主导性地位。
统筹兼顾实现高校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发展观要求,我国的高校发展应当实现全面发展,即以发展创新文化为中心,全面推进高校实现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全方位发展,以最新的科学文化教育培养学生,使其自愿自觉地服务于社会;创造建设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先进文化、和谐文化,自觉地把创新文化成果运用于社会发展,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思想动力和先进的道德文化及正确的价值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观要求必须实现高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统一、协调。一方面,允许高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文化另一方面,高校也必须把发展的创新文化反馈于社会,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高校必须多样的文化形态中按照国家发展需求进行批评、选择,最终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