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至8月,我参加了中组部在北京大学举办的2008年全球公共政策高级培训班的学习。培训班共有厅局级学员52人。其中,中央国家机关20人,部分省市28人,新加坡学员4人。
此次公共政策培训班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法国巴黎政治学院与北京大学一起共同进行教学。由于授课教授来自不同国家,各有优势,各具特点,整个教学以全球为背景,教学案例涉及广泛,视野十分开阔。同时,培训班学员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和岗位,大多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专业阅历,学员之间以及学员与教授之间课堂上的互动和观点上的差异性,丰富和深化了教学内容,补充和扩大了信息量。对于教学中涉及的每一个问题,都会有不同的思路和观点,多元信息交互融合,使学习研究深入全面。教授们除了传授知识,也在传授与探讨更加完善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和看待问题的角度,这对于工作特点不同的地方和中央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来说也是最为实用,感到收获最大的地方。除主干课程外,校方还组织了十六场专题讲座。
一、公共管理知识和理念的系统更新
短短九周时间,来自不同国家的教授和专家,发挥各自优势,从西方经济学、统计经济学、公共政策与市场治理、新公共管理创新以及法律与公共政策、贸易与规则、中国经济、自主创新等不同的角度,介绍公共管理领域的新理论、新经验和现代管理技术。
在研究本国问题时,教授们总是提醒我们要把问题放到国际大环境中去考虑,这大概也是一种“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吧。在研究我国外贸出口持续增长,面临大量的反倾销问题时,除特别强调了wto规则的作用外,还要求我们分析相关法律规定的作用,如国家贸易、投资、税收、合同等方面法律,甚至还有劳动就业方面的规定,提示我们要能从法律的角度切入反倾销这一问题,并逐渐深入地看到反倾销背后的经济、政治乃至社会诸方面因素的影响。在讲授中国经济问题时,并没有简单地就经济现象谈经济问题,而是从我国社会制度的变迁,经济体制的转换,与国外相比的经济优势,以及经济改革方向等方面,特别是将中国经济问题放到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阐述,使我们在由衷地感受到现代经济学魅力的同时,更加坚定了对国家渐进式经济改革的信念,并进一步增强了立足本职工作的参与热情。
另一方面,在论证一个方案的优势和可行,或者探讨一个观点的正确和权威时,教授们也总是提醒我们注意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目前西方倍加推崇的新公共政策,教授在肯定这一政策更有利于对部门和所属人员的激励、可以降低行政成本、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提供更好的服务等的同时,也实事求是地分析了这一政策在人事更替方面可能存在的缺乏连续性、与私人部门签定合同时可能产生的腐败、对私人部门缺乏控制、在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可能出现分工不明等问题。再如,在学习统计经济学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时,教授一方面一再地强调统计分析和预测对于行政管理者的重要、统计资料来源准确性的重要、统计推论对于行政决策的重要。但也特别指出了,由于观察现象时不可避免地存在观测误差,也要注意在公共管理中要将统计理论与其它管理理论结合起来运用,“防止滥用统计的魔力”。
通过学习也使我进一步认识到,事物都存在着利弊的两面性。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主体,通过积极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国家也正在积极溶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其间,为了适应全球激烈的竞争,政府在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方面正在不断改进,肯定需要学习西方的管理经验。但是,再好的经验也不能直接地照抄照搬,因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