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传播党建知识、交流党建经验、开阔干群视野、服务经济发展,我市于2003年3月开通各乡镇、各基层党(工)委相联相通的“党委信息网”,于2008年元月1日正式创建开通了“德兴党建网”,设立了“领导论坛”、“党建动态”、“基层党建”、“干部天地”、“信息调研”、“时代风采”等6大工作专栏和一个部长信箱。8个多月来,本着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指导思想和力争把“德兴党建网”建成德兴党建工作的窗口、信息沟通的桥梁、组工研究的园地、党员教育的助手这一目标,我们积极借鉴、学习其他省、市党建网站的做法与经验,对网站的页面、内容进行了不断更新、不断偿试,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自身的实践和摸索,就利用互联网开展党建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正确看待互联网络给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直接交锋成为现实,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明显增加,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前所未有的挑战。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具有不同于其他媒体的三大特点:一是全球性。无论你身在繁华的大都市,还是在偏远的乡村,只需拥有一台电脑、一条电话线和一台调制解调器,在某个信息服务商注册后,即可成为网络公民;二是交互性。网络是双向交流的媒体,能写又能看,既不同于广播、电视的“你说我听”、“你说我看”,又不同于报纸杂志的“你写我读”;三是开放性。无论是手握重权的官员,还是务农经商的平民百姓,都可以在网络空间自由发表见解、交流思想。
互联网络的三大特性,无疑给党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一是网络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网络信息覆盖量大,内容丰富,传播速度快,提供了理论文献、时事政治等各种信息服务,任何人可以不受空间、地域的限制,在网络上畅游世界、了解国情、认识社会、接受熏陶、开拓眼界;二是网络延伸了学习、教育、培训的时间。人们在工作、生活之余,可以通过网上搜寻来接受各种信息,可以通过上网来参加远程教育学习,无疑为党的建设开辟了一个无形的新课堂;三是缩短了党建工作“通道”。网络使党建工作从“面对面”变为“键对键”,消除了主客体间的差距,使他们能够平等地进行交流,达到了密切干群关系、增强党组织亲和力与向心力的目的。
在为党建工作开辟“新干线”、“新阵地”的同时,互联网也给党的建设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一是互联网的全球性,导致了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更趋激烈。网络是一个没有地域、没有国界的全球性媒体,由于对网络信息无法做到逐一核实、严格审查,这就使得一些自由主义思想、色情暴力活动等扭曲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网上任意传播,尤其是给...等反动**组织提供了一个新的宣传平台,给党的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二是互联网的开放性,导致西方文化的渗透加剧。当前,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他们通过网络技术向外大力鼓吹所谓的民主、平等与自由,散播金钱、美色等各种腐化信息,使部分意志不坚者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观念受到严重冲击。
二、当前利用互联网开展党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德兴党建网”的实践,我们发现,目前在因特网上的“党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