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人民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代表委员们由衷地赞成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大家都认为,公仆意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权力的性质和目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干部,证明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干部的绝大多数还是好的。这些优秀干部无论做什么,都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他们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把自身的形象视作群众认识党的窗口,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党和人民。
做名副其实的公仆谈何容易。代表委员们说,过年过节胡总书记总不休息,到贫困乡村看望老百姓,为各级干部做出了表率。总书记提出要增强干部的公仆意识,是有针对性的。因为,干部掌握的权力具有二重性,它既能使人高尚,也可能让有的人堕落。各级领导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管得住手,把得住嘴,抗得住诱惑,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甘当人民的公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党的光辉形象。国务院参事任玉岭委员说,由于利益驱使,有些部门和机关出现了部门利益法规化。例如郑筱萸搞的一年批一万多种新药,一个药注册三四个新名称,使得腐败分子得益了,少数工厂赚钱了,却使广大百姓遭了殃。常言说,“上梁不正,下梁歪”,要想让各级地方政府认真去做的,首先需要中央国家机关做出榜样来。
强化公仆意识,需要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河南省监察厅副厅长储亚平委员认为,制度是公务员履行公仆职责的根本保障。制度问题不解决,单靠思想教育、个人觉悟,效果是有限的。他说,要注重发挥制度的导向功能,为廉政教育丰富内容、提高效率,切实解决“不想腐败”的问题;要注重发挥制度的惩戒功能,为惩治腐败统一标准、规范程序,切实解决“不敢腐败”的问题;要注重发挥制度的规范功能,为源头防腐界定行为、创新体制,切实解决“不能腐败”的问题。
成由节俭败由奢:要有节俭意识
“要进一步增强节俭意识,始终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这一问题,反响尤为强烈。因为,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当前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解决一些行政机关存在的严重铺张浪费问题。”
代表委员们都说,如今在干部队伍里花钱大手大脚,奢侈之风盛行的情况令人担忧。现在经济条件优越了,工作环境舒适了。但不能因为“身在福中”就忽视节约,更不能因为“条件好了”就大肆浪费。全国政协委员陈漱渝拿出一张照片激动地说:“县政府的办公楼造得如此规模,浪费老百姓那么多钱,不管行吗?”九三学社副主席、浙江大学教授冯培恩委员说,我国有很多机关借城镇建设的机会,大盖超标准的办公大楼。甚至一些欠发达地区的政府也盖起了一个个豪华建筑。
节俭,是一种意识,一种社会风尚,也是一种自我约束。古今中外都把节俭当作崇尚的生活准则和品行美德。治家讲节俭,治国也讲节俭。“成于俭,败于奢”。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温克刚强调,我们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在全体人民中间树立节约风尚,建设节约文化。首先要从干部做起,尤其是政府机关和政府公务员更要厉行节约,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机关。群众的眼睛都看着干部,如果干部以身作则,全社会的节俭就必然有效。冯培恩委员说,为了树立节俭意识,不仅要加强公共道德教育,而且要使行政权力运行透明,节省和保护公共资源的责任要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