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在世纪之交,面对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党自身建设状况出现的新变化,江泽民同志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着的实践,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既继承前人又突破前人,表现出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的巨大理论勇气。他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在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实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典范
胡锦涛同志指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我们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这个活的灵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部理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变化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的典范。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江泽民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概括为“与时俱进”。早在1992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就深刻指出:“过去有许多做法和经验已经不适用了,要根据新的实践要求,重新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2001年,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论断。2002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江泽民同志对“与时俱进”作了进一步的深刻阐述,指出:“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坚持与时俱进,就一定要看到《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看到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工作、生活条件和社会环境发生的重大变化,一定要充分估计这些变化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严峻挑战和崭新课题,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发展,在理论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在工作上的每一个重大进步,都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结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能否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提到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高度,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典范。因此,学习《文选》,必须牢牢把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活的灵魂,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思想路线,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