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永放光芒历史丰碑
周围,最终维护了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正是由于全党全军紧密团结、相互配合,才最终夺取了长征胜利。这一宝贵经验启示我们:团结是党和军队的生命,是革命力量的源泉,是夺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牢固基础。
广泛深远的历史影响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转折。它不仅使党和红军摆脱了严重的生存危机,而且以其特有的影响力,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此后中国革命取得的一切胜利,都凝聚着长征的巨大功勋。长征的历史地位和影响集中表现在:促进了“两个成熟”,促成了“一个转变”,锻造了长征精神。
长征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走向成熟,谱写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崭新篇章。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首先,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这个领导集体以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卓越的领导能力,把中国革命引向了胜利的彼岸,赢得了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其次,在全党逐步确立起了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党在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存在着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苏联经验教条化、神圣化的倾向,严重束缚了自身的创造精神。长征中,党和
长征的胜利促进了人民军队走向成熟,极大地提高了其履行历史使命的能力。长征是红军创建之后经历的一场最为惊心动魄的生死考验。经过长征考验的红军,虽然数量上减少了,但却更加坚强、更加统一、更加不可战胜。一方面,通过长征,毛泽东军事思想在军队建设和中国革命战争中的指导地位得以确立。遵义会议决议中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在领导红军反“围剿”斗争中总结的作战理论和战术原则,长征中毛泽东同志高超的指挥艺术使红军从绝境中转危为安,这进一步加深了广大红军指战员特别是高级将领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真理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长征,党对军队的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加强,党指挥枪的原则在人民军队中牢牢扎根。长征中,面对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挑战,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毫不动摇地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紧紧依靠全党和全军的力量,以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最终战胜了分裂,促成了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实现了党中央对全国红军的集中统一指挥,从而进一步巩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增强了全军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和作战部署在全军的贯彻执行。
长征的胜利促成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为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抗日民族战争中流砥柱的历史使命奠定了坚实基础。长征是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党和红军虽然身处逆境,但始终以谋求国家独立和民族生存为己任,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提出了北上抗日的政治主张。1935年6月,中共中央在两河口会议上正式确定了北上抗日、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方针。此后,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中提出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抗日和建立国防政府及抗日联军的主张
党章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