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敌的围追堵截,无后方依托、无物资补给的红军之所以能够取得长征的胜利,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红军每到一地,都深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打土豪、分粮食、废苛捐,严守纪律,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广大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利益的,红军是为他们翻身解放而战的,因而他们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给红军当向导、送情报、筹粮筹物、救护安置伤病员,并踊跃参加红军。正是有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党和红军才最终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长征胜利的历史证明: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党和军队是不可战胜的。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党和军队永葆生机活力、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障。
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是红军长征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万里长征,不但战况惨烈,而且自然环境恶劣,红军所经历的各种磨难远远超出常人想象。是什么力量支撑红军指战员把生死置之度外、把困难踩在脚下,像一股势不可挡的铁流一路向前?归根到底,是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跟着党革命到底的执著信念,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尽管他们开始还不知道长征的落脚点在哪里、战略转移何时才能结束,尽管他们时刻都面临着流血牺牲,但他们深信“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因此,面对枪林弹雨,他们表现出来的不是畏惧,而是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面对终年积雪的高山、激流汹涌的江河、杳无人烟的草地,他们表现出来的不是退缩,而是不怕任何艰险的雄心壮志;面对饥寒交迫、伤痛疲乏,他们表现出来的不是消沉,而是昂扬的斗志和乐观的情绪。正是在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支撑下,红军官兵经受住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经受住了超越人类生理极限的磨炼。长征胜利的历史证明: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党我军夺取革命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今天,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中,我们仍然需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是红军长征以弱胜强、以劣胜优的重要法宝。遵义会议后,红军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指挥下,一反教条主义的机械笨拙战法,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充分发挥红军善于打运动战的优势,大胆穿插于国民党军重兵集团之间,用“走”创造战机,以“打”开辟道路,摆脱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同时,红军编制体制和组织结构完全服从“打得赢、走得了”的需
顾全大局的紧密团结是红军赢得长征胜利的牢固基础。长征是红军大规模、全局性的战略转移,行程遥远,局势险恶。长征之所以能够最终取得胜利,与党领导下的各路红军高度的大局意识和官兵之间的团结奋战密不可分。中央红军长征前,红七军团和红六军团根据中央命令分别北上、西征,为中央红军突围创造了有利条件;红六军团到达黔东后,不顾长途转战的艰辛疲乏,与红二军团迅速发起湘西攻势,有力配合了正在突围转移的中央红军;红一、红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主动为红一方面军补充人员和物资。长征中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率先垂范,极大地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特别是在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包括红四方面军在内的红军广大指战员坚定团结在党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