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在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和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机制,等等。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江泽民同志强调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体制的改革。他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作出的重要决策。我们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人民民主,健全国家法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领导制度和干部制度,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7 还指出,“必须改变脱离社会实际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通过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尽快建立教育与经济、科技密切结合的新机制。”8 江泽民同志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科学概括,进一步指明了各个领域、各个层面改革的方向和任务。
(四)适时提出扩大对外开放的地域和领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层次的新要求。适应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和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情况,江泽民同志强调,要积极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指出,要“继续办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沿海经济开放区。扩大开放沿边地区,加快内陆省、自治区对外开放的步伐。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加速广东、福建、海南、环渤海地区的开放和开发”。9 特别强调要积极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他积极倡导“加快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开放步伐”,“有步骤地开放银行、保险、电信、贸易等服务领域”。10 经过坚持原则前提下的积极努力,2001年12月,我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第143个成员。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从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需要出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践证明,加入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在我国利用外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江泽民同志适时提出了要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的新要求。他强调,“要着眼于提高国民经济的素质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坚持贯彻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的方针。”11 要“把利用外资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鼓励跨国公司投资农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12 同时,要“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13 江泽民同志的这些重要论断,对我们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明确提出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江泽民同志根据我国新时期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同志的对外开放思想,提出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举措。强调指出,“‘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们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两个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方面,缺一不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