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重点在农村。只有实现农村的小康,才能实现全国的小康。目前,农业和农村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很好地解决,农业现代化建设、小城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是推进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领农民走向致富之路,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的目标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长期任务。
二、我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较差。一是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实力薄弱,与其他镇相比,我镇农村收支相抵,所剩无几。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使很多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村级服务功能也难以发挥,大大削弱了基层党支部对广大村民的凝聚力与号召力,这已成为目前制约全县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是增收渠道单一,发展缺乏后劲。
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一是基础薄弱,先天不足。在落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过程中,大部分村不仅没有保留集体经营的土地、山林,而且把一些适宜集体统一经营的项目也平均分包到户。在此基础上,重新发展集体经济自然困难重重,特别是地理位置偏僻、既无资源可供开发利用,又无人才、资金等优势的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就更加艰难。二是认识不高,重视不够。在新形势下,发展村集体经济缺乏内在动力和外部扶持,不少地方的干部对如何发展集体经济缺乏明确的认识。一些农村干部通过切身体会,虽已意识到发展集体经济在农村工作中的作用,但在缺乏物质和经济基础的条件下,对发展集体经济存在畏难情绪,不愿克服困难,开拓进取。三是路子不宽。部分村干部受计划经济的思想影响较深,对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发展集体经济思路不够广,办法不够多,对自身的优势认识不足,挖掘不够。四是村干部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发展集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有的干部缺乏事业心,在职不在位;有的干部责任心不强,安于现状,不求进取;有的干部急功近利,搞短期行为,导致集体财力衰竭;有的干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高,缺乏市场经济知识和经营管理能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