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影城、西式快餐店、东区职教中心等城市服务设施;建成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的总建筑面积约34万平方米的范庄安置小区、中云安置小区一期、台北盐场安置小区一期和猴嘴安置小区,加快建设总建筑面积约30多万平方米的中云安置小区二期、台北盐场安置小区二期、朝阳安置小区和高新区安置小区建设,有效地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使临港开发成果惠及千家万户,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
(三)以生态取向,绿色开发区建设全面“提速”
连云港开发区山体环绕,区域内水系纵横,拥有建设生态型产业园区的优质自然禀赋。为了充分彰显这一独特优势,开发区加快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一方面,十分注重对河滨、湿地的保护性开发,努力保留原区域内水体的大部分水道和大片水面,充分利用临洪河、大浦河、排淡河等区域内主要河流,着力构建具有海滨特色的生态景观廊道。为克服盐碱地植树难的问题,开发区认真学习和借鉴外地降碱排盐植树技术,不断加大绿化投入,2009年至今,已先后投入约4.5亿元用于绿化建设,新增绿化面积达700万平方米。目前全区绿化覆盖率已达35%。今年,开发区重点实施了绿化提升工程,精雕细凿310国道至金桥路段景观、花果山大道景观、大浦湖公园景观,宽幅度种植果岭草草坪,大量增加常绿乔灌花木,使开发区城市绿化实现了精致化、立体化、特色化;另一方面,注重加大环保基础设施投入,加快推进晨兴环保热电厂、大浦工业污水处理厂、临港污水管网工程、排淡河污水截流等工程建设,建立起了完备的污水和雨水收集及排放系统。
(四)科学管理,使活力开发区更具魅力
积极推行管理外包等市场化管理模式,不断扩大数字化管理范围。随着发展空间的不断拓展,连云港开发区城市管理工作量呈几何级增长趋势,管理工作在形式和内涵上都需尽快转变。本着科学管理上水平,开发区重点在管理规范化上下功夫,按照“规划、建设、管理”三同步的原则,有效提升园区管理工作上水平。一是创新管理机制。按照市场化运作,拓展城市管理空间,从市政设施维护、城市绿化养护、道路清扫、垃圾清运、公厕保洁等各个方面,实行管养分开和养护作业市场化,通过公开竞争承接作业任务,努力形成低成本、高效率的城市管理新模式。二是加大设施投入。着眼于提升科学管理能力和效率。近年来,开发区已投入400余万元,先后购置了高压冲洗车、压缩式垃圾运输车、扫路车等机械化先进设备,园区垃圾日清运处理能力增加了5倍,养护保洁队伍从不足100人增加到了近千人。同时,城市管理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对园区所有地上公共设施进行定位定点,编制电子档案,在连云港市率先实行数字化管理模式。投入500多万元,增设和完善临港产业区路牌等城市标识标志,园区管理规范化水平大幅提升。三是健全管理体系。按照“两级领导,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格局,着眼于人民群众的需求,积极推进城市管理层次向纵深延伸,管理时段向全天候延伸,管理内容向综合服务型管理延伸,实现管理“网格化、精细化”,为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富有魅力、令人向往的宜居与创业两相宜的一流特色园区,为建设连云港市生态型国际性海滨城市奠定基础,连云港开发区坚持集约式开发、集群式发展,不断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四是改善民生,让群众共享开发成果。优先实施惠民工程。启动朝阳片区控规编制,完善镇街公路网络。改建南洋国际学校,合并原有2所高中,组建开发区高级中学;积极参与整合东部城区职教资源,建成东区职教中心。实施受益人口达1.5万人的饮用水改造工程。搬迁猴嘴垃圾场。建设中云商贸城和范庄农副产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