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了师市发展的信心、市场意识和创新意识,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提高师市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
确保师市党委九届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关键在于继续解放思想、破除束缚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要自觉围绕“先富职工、后富团场”的发展理念,始终把职工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下大决心做好职工减负增收工作、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夯实屯垦戍边的职工队伍基础。当前,激活团场和企业内部发展动力实现“自主造血”才是师市团场和企业改革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和完善团场基本经营制度,明确团场和职工两个经营主体地位,充分调动职工自主经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解决好团场和职工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团场改革的关键,使“先富职工、后富团场”思想理念深入人心。吴政委在师市党委九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强调:落实职工的市场经营主体地位要按照“土地长期固定,生产自主经营、各项费用自理、成本自主控制、产品自护销售、经营自负盈亏”的原则来体现,进一步坚定了团场职工对土地承包经营和投入的信心。
在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关键时期,师市广大干部职工要树立一种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敢破常规、敢为人先的发展信心。立足在发展中改革,在困境中寻找发展出路,在推进改革发展中统一认识,不断加大思想解放力度。唯有打破以往束缚思维的“瓶颈”,尽快建立一个适合师情、团情,紧扣团场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深化改革,才能实现团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以职工增收、团场增效为目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进一步深化团场改革,要坚持完善团场基本经营制度,关键是落实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认真落实团场与承包职工的“统”和“分”的关系,在充分发挥兵团集约化、规模化“五统一”生产模式的前提下,让职工的“四自”权利落到实处,做好产权制度改革、完善订单产品价格机制、承包职工合同和劳动力管理、生产费用全额自理等重要工作,建立团场职工减负长效机制,切实减轻职工负担。
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师市农业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农业总体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今年,师市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按照“稳棉、增粮、兴果、扩畜”的方针,为职工持续增收创造良好的条件。将风沙一线、重病、单产低于400公斤籽棉的低产低效棉田全部退出,使棉花种植面积由去年的184.17万亩减少到165万亩,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这个道理大家都明白,但做起来为什么很难?关键和团场利益分配没有直接挂钩,吴政委多次强调:可采取灵活多变的经营方式,不论哪种方式,能搞活就行,不论投资业主是谁,对团场有贡献就行,不论规模大小,能发展就行,努力营造一个谁投资谁受益的良好投资环境。只有抓好这基础性工作,才能激活团场发展的内动力。
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增强发展信心,攻坚克难,只要我们利用好科学发展观这把“金钥匙”,就一定能够破解团场改革发展的难题,就一定能够解决制约团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性障碍,团场改革发展的道路会越走越宽, “两个率先”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