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好地贯彻落实师市党委九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也是我们能否实现新目标的关键。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客观分析问题,破解发展难题
农业是兵团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基础,团场是兵团这一特殊体制的载体和基础,农牧职工是兵团屯垦戍边发挥“三大作用”的主力军。只有牢牢抓住兵团三农这个“牛鼻子”,加快团场改革发展,致富职工群众,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才能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更好地发挥好“三大作用”,完成中央赋予我们的屯垦戍边历史使命。
兵团的农业、农牧团场、农牧职工有其特殊性,但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本质上仍然具有“三农”的基本属性,解决好兵团的“三农”问题也就解决好兵团的主要问题。师市党委九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指出:师市改革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长期困扰师市发展的突出问题:一是经济实力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增强,但经济结构性矛盾还没有根本改变。二是改革不断深入,但体制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矛盾没有根本消除。三是职工群攻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但减负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根本形成。四是各项社会事业有了较快发展,但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五是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但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还有待不断提升。正是这些深层次的问题,阻碍着师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的客观,不遮掩、找的准,讲的透,一针见血。针对这些问题,师市党委提出今后一个时期的宏观思路和重点举措:一是正确把握发展规律,切实推进“六大转变”、二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三是加快“三化”进程,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四是开展“节本增效年”活动,完善发展保障措施、五是高度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和师市和谐发展,这五大举措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措施具体,对师市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增强发展信心,深化改革,不断激活发展动力
历史上师市之所以能够取得快速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从成立初期就把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作为重要目标,收到了较好的发展效果。随着棉花价格的攀升和面积的不断扩大,以棉花为主的指导思想逐步取代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而随着形势的变化,目前师市的产业结构已不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一产比重过大,经济发展后劲严重不足。1982年兵团回复时,全师棉花播种面积不足27万亩,总产8474吨,gdp24.48亿元,与2009年相比,棉花面积和总产分别增长了6倍和36倍,而gdp只增长了2.3倍师市的经济增长主要靠扩大棉花这一单一作物来实现的,师市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越来越乏力,如果再不进行结构优化升级,现有的一些优势也很难保持和发挥。
师市发展至今,正处在从粗放行发展向科学发展过渡、从传统体制向市场机制过渡的关键阶段,需要处理纷繁复杂的深层难题。师市党委对新形势下自身的定位有了清醒的认识:在体制机制上存在特殊性,既不能照搬农村改革的基本做法,又要跟上全国改革的步伐。如何改革?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是师市各级领导干部的共识。解决好棉花比重过大的问题,就是实现结构优化升级的最有效措施。
在师市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研讨班上,吴慧泉政委特别强调师市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贯彻兵团党委提出 “四个抛弃”的要求,坚决按照市场规律办事,为我们解放思想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增强了推进师市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