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就是要正确处理我国社会现阶段的各种矛盾,不仅要实现经济繁荣,而且要有文化的发展以及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就是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时刻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抓住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也就抓住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
胡锦涛同志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执政的基石,也是党领导改革发展成功的根本。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执掌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不断加强自身的先进性建设,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在党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一方面,只有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党的执政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执政使命才能顺利完成,执政地位才能更加巩固;另一方面,党的先进性,又必须通过我们党的执政纲领、执政能力和执政成效来体现和检验。因此,抓住了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也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实践表明,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的推进,靠的就是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夯实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执政的基础,提高我们党领导改革发展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科学理论,体现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迫切要求,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思想、理论和实践上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是我们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新成就。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党的建设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统一起来加以部署,使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确保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把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发扬党内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党内和谐、党同人民群众的和谐有机结合起来;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要求贯穿和体现在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的各个方面,贯穿和体现在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四位一体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当中;把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放到当今世界发展的大势中去考察,正确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提高党领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把党的先进性建设放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中去衡量,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扎扎实实地做好现阶段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构建和谐社会对党的先进性建设提出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