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其目的是保持党员队伍整体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能力水平、工作业绩诸方面。因而保持先进性,必然涉及思想教育、制度约束、激励手段、体制保障等多方面因素。不能停留于就教育搞“教育”,或只走“学、查、改”三步曲的老路。应着眼长远,全方位审视,从党员深层次的需求出发,创新思维视角,找出规律性。笔者认为,当前党员先进性教育要抓好“五个强化”。
1、在理想信念上强化。“人生如屋,信念是柱,柱折屋塌,柱坚屋固”。当前,有些党员意识淡漠、对自身要求不严,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其根源是理想信念,“三观”扭曲,革命意志消沉。为此,要在理论灌输、正面引导上下功夫,激发党员自觉保持先进性的“内核”。即要使广大党员坚定马列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和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在教育方法上,要增强感染力、亲和力、说服力,贴近实际,深入浅出,切忌空谈,防止说教。尤其要着力解决好党员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澄清思想,释疑解惑。比如,党内腐败现象,使一些党员思想迷茫,对党丧失信心。我们要通过讲述党中央近年来的利剑惩腐行动,深刻剖析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引导广大党员看到我党纯洁自身的决心;通过学习谷文昌、孔繁森、郑培民、汪洋湖、姜云胜、牛玉儒和身边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引导广大党员学先、赶先、争先,从而坚定跟党走的信心。再如,对于党员普遍关注的党风、政风问题,要通过讲解《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法治国”、“以德治国”等论断,引导广大党员振奋精神,从我做起,自觉为党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贡献力量。
2、在权利保障上强化。近年来,有些单位党员权利义务不对称,党组织要求党员履行义务多、为党员行使权力提供条件少,加之信息媒体的多元化,导致党内生活逐渐公开化,党员失去了以往的政治优越感,这些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先进性的充分发挥。要想“取”,须先“给”,应建立健全尊重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机制、制度。积极推行党内“两议”、“三先”制度,即:定期评议党员领导干部、党员议事,有关重大事项党员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认真落实党内换届选举制度,严格履行程序,切实发扬民主,体现党员意愿,防止走过场、形式主义,把广大党员的民主选举权利真正落到实处。
3、在激励手段上强化。“马不激不跃,士不激不进”,“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求就是受到赞扬”。要通过多种形式、手段激励广大党员的先进性,拨开党员内心的“亮点”,激发出“闪光点”。一是活动激励。在有些单位,由于长期没有党组织活动,有的同志已经淡忘了自己还是一名共产党员。要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经常性地“刺激”党员的“政治神经”,避免随波逐流、安于现状、麻目不仁。一些单位实践过的“共产党员工程”、“给党员过政治生日”、“重温入党誓词”、“党员挂牌上岗”、“优秀党员现身说法”等做法,都值得借鉴推广。二是物质激励。在基层有些单位,党员技术水平高、工作效率高,奉献多、贡献大,但与非党职工在收入、报酬上基本没有差别,影响了党员先进性的发挥。我们认为,适度的物质鼓励是对党员劳动价值的认同,能起到较好效果。可探索一些单位推行的,对有突出贡献的“蓝领”职工(技工人员)能享受“白领”“金领”(高级管理人员)待遇的方法,经过科学的考核评价,实施物质奖励,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三是精神激励。充分发挥媒体、舆论作用,大张旗鼓地选树党员先进典型,让优秀党员“荧屏上有影”、“报纸上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