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党员学习心得 >> 正文
个人党性分析

②要求尽快解决检测中心试验室不足,办公条件差,办公室拥挤的现状;

③尽快解决质监站借调人员的手续问题,使他们能够安心工作;

④加强对住宅楼的管理(灭鼠、草坪卫生、保卫),使大家能够安居乐业。
    二、整改措施

1、一定要给自己定规矩,坚持认真学,认真写体会,做到学习、学习、再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有一个真诚而清醒的政治头脑,有较好的理论水平和教深的专业素养,对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切实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尤其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增强党性锻炼的自觉性,进一步明确前进的方向。澄清头脑中的模糊认识,深刻认识到只有理论上清醒和坚定,才能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学习不只是一般知识的积累,而是世界观改造的重大问题,认识到理论水平提高了,看问题的能力也会提高,工作能力也同样会提高。只有刻苦学习政治理论,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保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2、单位全体员工对我提的意见,我所做工作如下:

①由于质监站和检测中心业务不一样,但又都和工程质量紧密联系,为了使大家业务相互熟悉,提高工作能力,我决定召集大家在会议室学习,采取讲课的学习方式,让大家熟悉彼此的业务和技术交流,并为讲课配备了多媒体设备。学习时间安排在周末,夏天由于业务忙,一个月一次,冬季半月一次。讲课人员是每一位工作员工,轮流进行,从而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

②针对试验室办公条件差、办公室拥挤的情况,正在和建设局协商解决此事。

③借调人员手续情况,已向建设局、水利局建议,正在协商。

④为了更好的管理职工住宅楼,现已选出楼长,由楼长出面解决存在的问题。

3、通过这次系统的学习,对照先进党员,剖析思想根源,我觉得我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归根结底是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放松了自己的思想改造,导致在许多方面虽知道自己的不足,但常找借口来回避问题,如:虽然我知道要和群众多联系、多交流,但我常以工作忙或担心轧出事非来,而逃避这一问题。我应该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多操心职工的事,职工的事处理好了,他们就无后顾之忧,使工作上一台阶。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中共党员,必须做到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党性修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思想,把鲁迅的“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自己人身格言。我所在的部门,是为社会服务的部门,我做的事,就是为群众服务的事,摆正心态,在不违反原则的同时给群众留下美好的印象。在工作上,要刻苦钻研,不断进取、勇于攀登科学高峰,把创新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先进性的体现。团结群众,热情待人,作好党员和群众之间的纽带。
    通过学习,也使我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首先,要深刻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认真真学习“三个代表”的思想精髓之所在,学习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之所在。这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事,它不仅涉及理论而且涉及现实的实际。所以,我们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不仅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而且还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要有自学的意识,不断的、主动的学习,不断的加深认识,不断的积累知识;要会提问题,针对问题学习,自己缺少什么补什么。其次,要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做“三个代表”有效的、科学的实践者。努力当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用先进性教育来武装党员老师
       公职党员先进性具体要求
       先进性教育专题讨论支部座谈会心…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党性分析个人分析
       公安先进性教育总结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总结
       搞好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个人决心…
       转入分析评议阶段会议主持稿
       分析评议阶段总结
     
    纪委干部学习党章心得体会
    初一班主任的规划
    水利局人员年终总结
    农机局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座谈…
    乡党委年组织计划
    交通警察诚信铸成忠诚演讲
    中心党校函授点开学典礼发言
    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总结报告
    乡镇干部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
    县治理商业贿赂专项情况汇报
    个人住房信息创建工作方案
    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工作方案
    党员个人工作总结发言
    市长在模范区县命名及个人表
    先进个人推荐表
    评选驻村帮扶先进集体和个人
    企业个人总结写法
    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
    即兴演讲与个人气质
    民政局优秀个人交流材料
    党员学习心得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