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的特殊规律,也要遵循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党执政55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20多年,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各项重大改革措施进展顺利,社会秩序运转正常,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心思稳、人心思安。但是,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国正处于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社会利益结构和人民内部利益矛盾不断发生重大变化,社会利益结构的不同步性和不均衡性日益明显,一些利益群体的不平衡情绪有所增强。特别是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长期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分配问题,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都可能成为引发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这些都要求我们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p}ww'
从国际上看,尽管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整个世界处在极其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增多。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但世界主要力量重新分化和利益调整进程加快,对我国的影响不可低估;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不仅使世界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且对全球的政治、文化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着重大影响。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风险将会直接或间接地折射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在推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又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较量将长期存在,有时斗争会很激烈。西方发达国家加紧向全世界传播它们的价值观念,我们将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我们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容应对,趋利避害,争取主动。2klz7f
社会稳定有序则国家兴旺,社会动荡则国家衰亡,这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历史经验,也是治乱兴衰的客观规律。中国历史上每一次盛世,都与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重视整合社会利益分不开,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国家统一、社会和谐。同样,这些盛世王朝的衰落,也大都是从社会动荡开始的。近年来,一些其他国家的执政党甚至是长期执政的党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固然很多,但不能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所有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改革。”《决定》虽不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专门决定,但它所包含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一系列重要内容,已触及到了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突出“增量民主”建设方针和“制度治党”理念,体现出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向着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方向大大前进了o)afo
徐鸿武:对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性,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改革,应包括政治体制改革,而且应当把它作为改革向前推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