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高度集中的现象也得到有效遏制。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在科学执政问题上高屋建瓴地提出科学发展观,在党内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当中,要求依据“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相结合的原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民主执政是我们党多年来不断探索和努力达到的执政目的之一。特别是今年先后发布了《党内监督条例》、《党纪处分条例》和《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表明党在民主执政方面的努力。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依法执政的意识不断加强,许多事项都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和程序执行,并进一步完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立法机制和监督机制。iac(g
从毛泽东时代开始,中央领导集体就强调要说话算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强调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和讲求实效。虽然有些党员在执政上存在某些“不适应”和“不符合”的地方,但是党在整体上是有能力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的。我们对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的执政方略既充满期待,更充满信心。u<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直面国内社会利益结构间的不均衡性日益明显,以及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日益复杂的现实国情,又兼顾国际社会在极其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产生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对中国的深刻影响,而作出的战略选择,是党在执政能力建设上的一大理论创新u)m[7
赵子平: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角度,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这是《决定》的一大亮点。nh4p5%
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同阶级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利益群体、不同区域、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信仰的人们,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目标和崇高理想,相互尊重、平等友爱、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形成的自然界内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诸多要素相互兼容、相互依存、稳定有序、协调运作、共同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应当是全体人民各得其所和利益关系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应当是管理体制不断健全的社会,也应当是稳定有序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科学判断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实际的一大理论创新。/e,,l
对立统一规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社会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在这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异相合、相反相成。和谐社会,是在不断解决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不断克服社会各种不协调因素的基础上的和谐,是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动态平衡中的和谐。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文化背景。“和”的思想作为中华民族普遍具有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包括了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着和以处众、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深刻的哲学思想和理念。这些思想对中国人民的生活、工作、交往、处世乃至内政和外交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bu[f
从政党执政的一般规律来看,一个政党在获得执政地位后,其首要目标就是要巩固执政地位,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保持社会稳定。可以说,社会整合是执政党必须履行的职责之一,是政党执政的一项根本性原则。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既要遵循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