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在发展农村经济中搭建施展先进性的平台。比如有的农村党员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有思路、有技能、有干劲,但因不能得到一定的资金扶持,干不出事,在群众中树立不了党员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模范形象。
(四)农村发展党员对象偏少、难度偏大,致使其体现先进性的后劲乏力。在贫困山区,年轻力壮、有文化知识是党员体现先进性的基本素质所在。而在贫困地区发展年轻、有文化的党员又相当难。平江县的不少村组,农民就地增收渠道不多,收入与城市及沿海地区差距甚大,促这些地方外出误工人员不断增多。城市工业化不断发展,也为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提供了更多的岗位,加大了劳动力外出的吸引力,从而使农村发展党员从年龄、文化等综合素质上,形成选择培养面窄的不利环境。
二、让农村党员体现先进性的主要对策
(一)开展“亮、创、奔”活动,增强党员内功。去年以来,我县在全县农村党员中广泛深入开展了“两万党员亮身份、五千党员创红旗、带领群众奔小康”(简称“亮、创、奔”)活动,对保持农村党员先进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收到了较好效果。这项活动主要抓四个环节:一是集中培训,提升党员素质。全县共举办各种培训班200多场次,农村党员参训率达100%。通过培训,使广大党员坚定了对党的信念,认识了党员的责任和权利,明确了组织和人民群众对党员的要求和希望。二是组织评议,亮出党员身份。在搞好党员民主评议的基础上,合格党员挂“共产党员户”牌,模范党员挂“模范党员”牌,不合格党员不予挂牌。全县共评出模范党员2108名,评出不合格党员1086名,模范党员和合格党员均已挂牌“亮身份”。三是设岗定责,明确党员职责。民主评议后,各支部根据每名党员的年龄、技能和个人意愿,将党员划分为宣传教育组、社会治安组、道德风尚组、致富带富组、计划生育组等8个岗位小组,让每位党员肩上都有担子。这样,既分担了村支两委的工作压力,又为普通党员发挥作用提供了舞台。目前,全县已有18742名农村党员认岗5412个。认岗党员将近占农村党员总数的80%。四是完善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对“挂牌亮身份”实行动态管理制度,在每半年进行的评议中,上次被评为合格的党员如果下次被评为不合格,要摘牌;不合格的党员经帮助转化后评为合格的,则挂牌。这样,增强了党员的紧迫感,促进党员保持先进性。“亮、创、奔”活动的开展,对农村党员中产生了明显的激励作用。一些文化素质不高的党员,重新拿起了书本;有31个村的党员,自发办起了“科技夜校”;有387名农村党员,报名参加了“农函大”。有15786名农村党员与9453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讲学习、用科学、忙致富在农村党员中蔚成风尚。
(二)探索发展党员新举措,增强党组织活力。县委把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大事抓,要求各级党组织自觉克服和纠正“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按照“三级联创”目标要求,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在发展党员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发展党员向生产一线倾斜”的政策,把年龄、文化、能力作为农村发展党员的重要指标来考核。对于党员年龄老化、素质弱化现象严重的村,在发展党员工作上实行“重点管理”,限期改变现状。注重从高、初中毕业生中培养建党积极分,切实加强对他们进行党的教育,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同时,以建整扶贫为契机,从精神、资金、技术等方面鼓励和支持有志青年在家乡建功立业,为村里的大多数人脱贫致富谋利益,用事业留人,稳定和扩展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择面。做到在不断改善党员队伍年龄、文化结构和增强能力的同时,进一步发挥农村党员的先进性作用。
(三)努力解决党员干部后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