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体会
审时度势,在认真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前提下,科学地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及时把我们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调整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并以此为指导思想,不断推进各项改革,才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空前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第三、和谐是大前提。无数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社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激发社会活力,因为一个社会是由不同的全体细胞构成的,只有每个细胞富有生命力,富有活力,整个社会才能朝气蓬勃地向前快速发展。“贞观之治”之所以创造了南北朝以来的太平盛世的景象,就因为太宗在制定政策、使用人才方面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因素,不仅缓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纵观我们党执政56年来取得的伟大历史功绩,还是得益于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谐的群众关系、睦邻友好的周边关系和公开公正民主和依法执政方式。社会要继续向前快速发展,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构建和谐社会为大前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激发社会各个层面人员的活力,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减少矛盾,形成合力。
第四、人民是强后盾。“水可载舟,也可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任何一个政党,如果没有广泛的群众基
础,都难以统治政权。人心向背,历来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成败的根本因素,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政党执政的基本条件。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虽然有800万被代表最先进技术的美国武装起来的军队,但由于腐败成风、民怨极深,在我们党领导的人民战争面前兵败如山倒,不到八年就土崩瓦解。国外的一些大党、老党,如苏联共产党、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南斯拉夫社会党等,丧失执政地位,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失去民心,失去广大群众的支持。我们党之所以从几十人发展到现在6千多万党员,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和发展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还是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面对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我们要长期执政下去,必须充分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把人民作为执政的坚强后盾,按照人民的意愿和要求办事,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永葆青春与活力,才能有执政的基础。
党员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