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能力提高的实践途径,提高领导干部抓发展、促和谐的实际工作能力。
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支撑
构建和谐社会,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使一切有利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组织工作应积极推进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着力开发人才资源,不断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落实科学人才观。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社会财富的人才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充分调动各类人才为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做好人才培养规划,努力造就一大批与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的高素质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完善人才评价机制,把能力与实绩作为人才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标准;完善人才选拔机制,真正体现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要求;完善人才流动机制,疏通人才流动渠道,优化人才资源配置;完善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为各类人才健康成长、发挥作用提供良好条件。
解决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并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采取有力措施,着力解决人才总量不足特别是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短缺的问题,解决人才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解决人才流失严重、人才市场发育不健全的问题。
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者和实施者。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心在基层、基础在基层。组织部门应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作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总要求,体现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有机统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应适应农村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的新变化,按照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有利于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的原则,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促进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的实现。
围绕建设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作用。社区是社会的基础。应坚持以服务群众为重点、以居民自治为方向、以维护稳定为基础、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各个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街道社区党组织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应大力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作用,做到工作责任落实、工作队伍充实、工作基础夯实、工作作风务实,以党建工作水平的提高保证构建和谐社区工作水平的提高。
围绕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作用。企业是否和谐发展,直接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的成效。企业党组织应十分重视企业的和谐发展,通过主动作为,引导党员成为“技术产品创新的强手、经营管理的能手、企业文化建设的巧手、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手、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的突击手”,推动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维护国家、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增强企业的凝聚力,保证企业顺利发展。
围绕密切联系群众、维护社会稳定,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社会和谐,有赖于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组织部门应引导广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