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工作历来是为党的政治任务服务的。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是新的历史时期组织工作的职责所在。组织部门应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准确定位、发挥优势、主动作为,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开展组织工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组织部门和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组织部门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式、拓宽工作领域,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到组织工作实践中。
把握正确方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以人为本,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的思路和要求来谋划、推进和检验组织工作,努力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组织者,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者。
发挥自身优势。切实履行联系各方、沟通协调的职能,积极做好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的工作,努力使方方面面的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和问题得到正确处理、党群干群关系得到进一步改善,为推进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谐作出应有的贡献。
推进工作创新。不断完善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形成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要求相适应的组织工作新格局;积极整合组织工作资源,做到干部工作与基层党建工作“两个轮子”一起转,理论武装、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基层党建、民主集中制建设六项工作一起抓;大力推进组织工作创新,使组织工作更有活力、更有效率,以适应实现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提高领导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各级领导干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骨干力量。提高我们党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关键是要大力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明确能力提高的目标要求。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努力提高领导干部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本领、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协调利益关系的本领、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本领、开展群众工作的本领、维护社会稳定的本领。同时,把提高领导干部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与提高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使各级领导干部善于在实现科学发展中促进社会和谐,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实现科学发展。
形成能力提高的正确导向。更新选人用人观念,重视使用既懂经济又懂社会事务管理的干部,重视使用既勇于开拓创新又善于处理各种矛盾、开展群众工作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干部,重视使用既有行政管理经验又善于依法办事的干部,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通过正确的用人导向,促使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改进能力提高的培训方式。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调整充实教育培训内容,加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教育培训力度;把握和遵循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规律,按照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需要,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改进和创新,促进领导干部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提高。
拓宽能力提高的实践途径。在更大范围内选派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并通过重视使用有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经历的干部,引导更多的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进行实践锻炼,学习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提高工作创新的能力;真正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认真倾听民声、深入了解民意,提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同时,在更大范围推进干部交流,加大干部工作岗位轮换的力度。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