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建设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否说目前我国社会还不和谐?
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应该说,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讲是和谐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国体、政体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经济制度,奠定了我国社会和谐的坚实基础。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奋斗,我国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成就。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8.23万亿元,跃居世界第四位,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向全面小康扎实迈进;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社会的创造力竞相迸发;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逐步扩大;科技、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民族精神得到有力弘扬,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可以说,今天的中国生机勃勃,前景充满了光明。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国社会现在没有矛盾和问题。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因素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比如,一些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依旧存在,资源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城乡贫困人口还有相当数量,上学难、上学贵和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不同地区、行业和人群之间收入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等等。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正是着眼于解决这些问题,更好地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过渡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经验看,这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不断加快,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凸显,社会利益日趋多样化,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我们党立足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实际,针对将来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而作出的战略抉择。
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为各国发展创造诸多有利条件的同时,也给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带来了挑战和风险。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着眼于进一步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从而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所以,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其基本出发点,就是实事求是地承认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同时着眼于新的国内外形势,逐步解决目前存在的和可能面临的各种问题,不断减少不和谐因素,增加和谐因素,提高社会的和谐程度与水平。它充分反映了我们党不断推动社会进步的勇气和决心,表明了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高度自觉。
只看到存在的问题,而不承认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总体和谐的社会,就会一叶障目,让我们对未来失去信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就失去了基础;看不到存在的问题,不积极地加以解决,社会矛盾就会加剧,社会和谐的水平就不能进一步提高。
为什么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的是要把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并不意味着要改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