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不断取得成效、不断深化的时期。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我国正处于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加速转型时期,在这个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将加快发展,由于传统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并存,面临的转型任务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就更加复杂艰巨,能源、资源矛盾和环境约束将进一步加大。城市化带来的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转移,虽然有利于城乡二元结构的转换,但也增加了就业和城市建设的压力。二是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产业之间,群众的收入差距仍有扩大趋势,社会利益分化,社会多元化主体逐步形成。一部分群体,如下岗工人、失地农民的利益受到影响。因此,如何防止和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就成为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三是社会消费结构向着发展型、享受型升级,而且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对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环境、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将持续、全面增长。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多样化,特别是人们对日益迫切的公共产品的需求,是政府面临的挑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提高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能力。
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实践证明: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因素,是解决前进中问题的出路所在。发展,虽然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只有发展,才能为各种问题的解决创造更好的条件,才能使很多复杂的问题逐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定不移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进而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
始终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科学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并且具有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和把握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的依据和前提。我国现在虽然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随着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巨大变化,以及改革开放20多年的巨大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基础和面临的主要问题发生了相当大的转换,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
一方面,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城镇化进程逐步加快,科技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所有这些都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强劲的动力,巨大的增长空间和稳定的体制环境。
另一方面,从国内看,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能源、资源、环境、技术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解决体制完善和深化改革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进入攻坚阶段;缩小地区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农业基础薄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保持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难度增加;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且日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加复杂,收入分配中的矛盾增多;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从国际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日益加深;等等。坚持从实际出发,准确认识和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才能保持政治上、思想上的坚定和清醒,毫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