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位于省会近郊,东接浏阳,南抵株洲、湘潭、北临汩罗、平江、西与长沙市区紧紧相连。浏阳河、捞刀河穿行县境、京珠高速、108、319国道纵贯全县。全县国土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辖4个乡、16个镇,人口73.8万,其中城镇人口达到28.7万,城镇化率 38.9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长沙县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城镇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今年1一9月份全县国内生产总值 84.5 亿元,财政收入突破 7.8亿元,预计全年县财政收入可突破10亿元,全县人民平均收入可达3900元。历史上长沙县市有县无城的大县,80年代中期,仅有榔梨一个建制镇,进入90年代,长沙县乘小平同志南方讲话东风,一张白纸从零开始,作出了“搬县城,进百强,达小康”的战略决策,启动了建设新县城和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历史性进程,规划建设了一批中心镇,并率先在全省成立了乡镇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将规划、建设、城管,房产、爱卫、环保等六大职能归口管理,为小城镇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目前,不仅开发区和县城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建制镇、中心村集镇得到快速增加,而且,整个县城经济实现了超常规发展,我们的作法是:
一、 坚持“五个统筹”,实现协调发展
小城镇建设关联度极高,应当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保障,按照中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长沙县在全省率先实现现代化这一目标,长沙县委、县政府认为,今年关键是要加快“三化”建设的步伐,建立起全县小城镇建设管理工作体系,从整体建设部署上全面适应生产发展和生活提高的需要,综合规划,统筹安排,促进小城镇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确立了“一区带六园”的工作思路,坚持小城镇与工业园区建设紧密结合,并将以下“六个原则”始终贯穿于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即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原则;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兴业、强镇富民的原则;建管并重、管重于建、因地制宜、各具特色的原则;优化经济结构、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协调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原则;量力而行、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优先发展的原则。
搞好小城镇建设,规划是前提,是龙头,是灵魂。没有科学的、适应超前的规划蓝图,不可能建成有独特品位和快速发展的小城镇,没有小城镇的快速发展,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就不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农民的小康、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就将成为一句空话。近几年来,我县按照“一区带六园、园区带全县先后”的发展布局,先后投资1600余万元,完善了四个层次的规划及修编工作。一是县城星沙的总体规划;二是完成了全县19个乡镇体系规划和部分详细的修编工作;三是请湖南大学规划院对榔梨、暮云、黄花、金井、江背、黄兴等六个工业园进行重点规划;四是编制了印山、黄龙、和平、毛塘铺、黄土岭等重点中心村集镇的规划。小城镇规划基本做到了五有:即有镇域现状图、有镇域城镇体系规划图、有镇区总体规划图、有集镇建设图、有镇域特色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图。小城镇规划制定以后,都由同级人大进行了审议,报县人民政府批准,以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严格实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一张图纸管到底,谁也不能擅自改变规划,目前,全县已形成了以县城星沙为中心,以重点建制镇为纽带,以13个乡镇和6个中心村集镇为信托的小城镇规划和建设格局。
在小城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