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解决发展中的所有问题 中华工商时报社评
中国城乡收入、贫富差距有不断拉大趋势,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今年两会焦点话题之一。与此相关的还有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就业问题、“三农”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以及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问题等,也是近年来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话题。我们认为,所有这些问题,都是发展中的问题,而发展中的问题,要用发展来解决。也就是说,用发展的办法,在发展中解决发展中的所有问题。
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路线开始,我们摒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工作重心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一句“发展是硬道理”激励了我们整整25年;我们打破平均主义,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创造了令世人叹服的经济奇迹。
然而,经过20多年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非均衡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我们在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开始并越来越受到就业、三农、贫富差距等问题的困扰,经济高速增长与经济、社会、政治领域诸多矛盾并行,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失衡,社会内部与经济内部的结构性失衡,成为当前中国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独特背景。
在转型时期这样的关键阶段,在发展中的关键时刻,如何看待这些问题至关重要。首先,要看到这些问题都是在发展中出现的。比如,我们的目标是消灭贫穷,走共同富裕之路。但共同富裕不是平均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这就有了先富、后富到共富发展路径。实践证明,这个路径和目标没有错,问题在于先富的速度远远高于后富的速度,发展速度的失衡导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其次,其他问题也都与发展有关,比如与国家的发展战略有关。不平衡的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政策,使得中国区域发展走过了一条先沿海、后内地,从东到西、从南到北的发展轨迹。先富地区与后富地区自然形成了一定的距离。
如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答案只有一个:发展。我们要缩小贫富差距,不能用限制先富的办法等待后富赶上来,加快后富的发展速度方为良策。当然,除国家政策倾斜、鼓励后富的创新精神之外,先富也有责任更有能力在发展自己的同时,帮助后富加快发展。国家财政是社会保障的经济基础和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国家财力的支持,而国家财力的壮大离不开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的根本还是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中国目前最大的问题依然是发展不足的问题。我们有太多因为缺钱而不得不放弃或延缓应该干的事情。因为发展不足,有的地方仍未摆脱贫困。因为财力所限,社保基金缺口仍未解决。因为发展影响,许多政策实行起来捉襟见肘,拆了东墙补西墙,按下葫芦起了瓢。比如有的地方政府虽然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但自身运转又出现问题,甚至一些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也不能按时发放。再如我们鼓励支持民企多吸收下岗再就业人员,有的民企把自动化生产线拆了或弃之不用,用人工。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今天,企业如果缺乏竞争力,连自身生存都成问题,更谈不上安排再就业。所以,只有发展了,综合国力提高了,国家财政充裕了,我们的问题才会从根本上解决。正如温家宝总理2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讲话所指出的那样,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
温总理讲的发展有着全新的涵义,这就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其基本要求包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以及坚持改革开放、以人为本。发展为第一要务,以人为本是本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