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差距。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种经济成份相继进入这一领域,一方面活跃了市场经济,方便了废旧物资回收,增加了就业;另一方面,从全社会看,由于管理无序,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是回收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我国各城市再生资源回收基本处于自发状态,由于网络体系不健全,回收经营者“大利大干、小利小干、无利不干”,许多可以回收利用的品种,如废塑料、废橡胶、玻璃等,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和利用。这些可用资源成为城市垃圾,直接填埋或焚烧,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同时又污染了环境。
二是缺少统一规划,无法可依,管理无序。在每个城市的城乡结合部,集结了成千上万的回收人员,由于体系不健全、经营不规范、管理不到位,给城市社会治安、环境市容、公用设施安全和收购人员的身心健康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废旧物资回收成了藏污纳垢和销赃的场所,每年各地都要发生通信、电力、铁路、油田设施和城市公用设施被盗的案件,给国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三是二次污染问题严重。部分企业或个体经营者只从经济利益出发,能赚钱的就回收,不赚钱的或处理不了的就抛弃,特别是将一些有害废弃物任意处理,对土壤、地下水、空气造成了现实与潜在的污染。特别是在我国沿海一些再生资源集散地(如广东贵屿、浙江台州、山东临沂等地),二次污染问题已经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
四是企业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无行业技术标准,产业化程度低。由于这个行业基本是以个体经营和小企业为主,它们没有条件和能力引进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很低。加上回收分散经营,资源难以集中利用,给采用高新技术带来难度,再生资源利用的产业化程度低,许多宝贵的资源因此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五是全社会对再生资源的意义认识不足。社会认同度低,至今仍然把废旧物资回收利用当作“拾破烂”来对待,社会经济活动中,或排斥、或鄙视,没有摆上应有的位置,严重忽视了它的资源意义和环保意义。
&n
由以上可看出,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不仅是个商业行为,它还是环境保护的需要、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评价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工作,不仅要看它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还要看它所创造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这要作为主要标准。为使我国的再生资源能像欧美发达国家一样,给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可再生的丰裕资源,我们需要从认识上、政策上和措施上给予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足够的重视。
加快再生资源方面的立法工作、强化全民资源与环境危机意识。为确保物资循环、抑制天然资源的消耗、减轻环境负担,西方各国均以立法的形式来进行规范和管理,要求产品的设计者从一开始就要考虑其抑制废弃物的产生和旧产品的再生利用。而我国目前在这方面尚未有一部这样的法律法规。同时,要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纳入国家重点发展产业目录中,并尽快制定行业技术标准;要像重视原生资源保护和开采一样,重视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要从把再生资源回收业仅仅作为一个普通的商业企业来管理,转变为列入到资源环保产业范畴来统一管理;要加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教育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