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需求越来越高,对我们党和政府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这些问题解决起来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前,社会利益矛盾比较突出,由此导致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非典、禽流感等重大传染病和自然灾害、安全生产事故、食品安全事件、社会治安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增大了社会风险。此外,解决台湾问题也是我们党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
内外形势表明,我们既面临着需要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对着需要认真对待的严峻挑战。能不能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能不能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能不能科学把握改革发展的进程,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对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的严峻挑战,也是对广大党员素质的现实考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只有始终保持先进性,才有资格代表人民执政,才能为人民掌好权、执好政,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客观需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就是要针对党自身存在的、与先进性要求不相符合,不相适应的问题,全面加强思想、政治作风、制度建设,提高党自身的免疫力和适应力,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总体上看,我们党员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有战斗力的。绝大多数党员能够立足岗位,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中,特别是在突发事件和关键时刻的考验面前,不怕牺牲,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勇于奉献,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赞扬和肯定,涌现出了孔繁森、郑培民、李国安、许振超、任长霞、牛玉儒、吴天祥、周国知等一大批先进人物。他们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充分展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风采和形象。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改革开发以来,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党员队伍中还存在一些与保持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有的不相当严重。对此,省委书记**同志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理想信念动摇,缺乏崇高信仰。在一部分党员中,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信仰危机”、“信念危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不足。有的不相信马克思主义,不信科学搞迷信;有的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缺乏原则性和坚定性;有的对党和国家的大局看不清楚,遇到一些困难就对党和政府悲观失望,产生一些错误的举动。
二是宗旨观念不牢,服务意识不浓。有的党员群众观念淡漠,对群众的疾苦不关心,缺乏主动为服务排忧解难的责任心,“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把升迁当作最大的追求,以自我为中心,有利于个人的事就争着干,对公共事务和他人的事情漠不关心;有的党员认为谁讲奉献谁吃亏,说什么“我为人民服务,谁为我服务?”有的党员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把手中的权力作为吃、拿、卡、要的“武器”、“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
三是组织观念淡薄、党员意识不强。有些党员缺乏组织观念,不积极甚至不愿意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有的不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已经作出决定的重大问题公开唱反调,随意发表与党员身份不符的言论;有的不讲党性原则,对错误的东西不批评、不斗争,对发生在身边的群众性事件不说服、不劝阻、甚至积极参与。
四是能力素质不高,难以发挥作用。有的党员对学习不感兴起,总是以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