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客观因素,态度消极,不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畏首畏尾,缺乏“亮剑”的勇气,以至于工作迟缓滞后,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务;不敢碰硬,怕得罪人,遇到矛盾绕着走,工作推着干,混过一天算一天。信用社有些人组织观念、法纪观念淡薄,规矩意识差,有章不依、有规不循,思想意识不纯,“做人”意识不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端正,办事拖拉,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服务意识差,服务质量低。
三、当前农村信用社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方略。
实践科学发展观,按照省联社的要求,结合信用社实际情况,“抓发展、控风险、推改革、强素质、树形象”,就要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推动农村信用社又好又快发展。
(一)抓发展
和谐发展是要务。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发展,而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农村信用社要想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坚持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宗旨与市场化、商业化经营的关系。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是由农村信用社生存发展的客观基础决定的,但同时农村信用社作为现代金融企业也必须牢固树立“风险可控,效益优先”的市场化、商业化经营理念。这就要纠正过去片面强调支农服务而忽视自身效益的倾向,要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即坚持服务“三农”和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化、商业化定位。
集约经营是重点。农村信用社作为金融企业,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具体业务经营之中,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坚持以规模为基础,以质量为保障,以效益为中心,统筹兼顾,规模增长以效益的同步甚至更快增长为准则,把效益建立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促进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走质量效益型内涵式发展道路。一是把规模建立在业务结构优化增长上。在负债业务上,要不断增加存款总量,提高低成本存款比重;在资产业务上,逐步实现资产多元化,加大低风险权重贷款比重;在财务收益上,着力提高资产和资本的回报率,逐步增加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二是把质量落实在不良资产“双降”上。以风险责任管理为突破口,把优化增量与盘活存量相结合。在优化增量上,突出信贷向优良产品、优质客户、优势产业和优惠利率转变;建立规范的信贷业务操作规程,突出信贷风险的流程管理,落实信贷风险管理责任,把新增贷款不良率控制在3%以内。在盘活存量上,要因户制宜,分类清收,加大岗位清收和责任清收力度,进一步强化对不良贷款的责任追究;同时,多措并举,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多种手段,拓展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的新路子,积极探索债权转股权、招标清收等办法;进一步加大呆账贷款核销力度,把不良贷款占比控制在银行业监管目标10%以下。三是把效益实现在持续增强盈利能力上。正确处理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的关系,决不能为近期效益而损害农村信用社长远效益。持续增强农村信用社盈利能力,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强化成本效益观念,把短期效益寓于长期效益之中。从而,推进业务规模扩大、资产质量优化、经营效益提高的协调稳健发展。
(二)控风险
一是增强全员风险防范意识,进一步加强对合规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进行全面管理,积极探索、创新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健全风险管理流程及持续改进机制,实施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保持发展和风险控制的内在有机统一。
二是加强合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包括决策、执行、监督全过程,覆盖所有风险点、重要岗位,主要风险环节相互制约、制衡的内控制度,并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严格落实问责制度,强调岗位联保,责任连带,严防出现人情代替制度现象,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