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性。我县与发达地区相比人才相对不足,但并非没有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我县也存在人才闲置、人才浪费的现象,因而,要盘活现有人才存量,合理配置人才,努力做到用人所长、用人所愿、人尽其才,把现有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出来。二是要加强人才的培训和再教育。人才的标准是一个相对动态的概念,它随着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因此,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力度,使各种人才得以及时、有针对性地“充电”,实现知识更新,使其在岗位上能持久发光。三是要不断探索新的选人育人机制。通过公开选拔、公开招聘等形式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不断壮大我市党政管理人才、企业实用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五、创新形式,大力引进外地人才和智力。要制定、实施《铜山县引进人才暂行办法》,创新引进人才的方式、方法,不拘一格吸引人才,特别是专才。一是要丰富人才引进形式,采取“跑校赶会”、人才招聘、专场洽谈、建立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等多种形式,通过调入、聘用、借用、兼职、参与课题研究、技术攻关与开发、投资创办实业等方式吸引外地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和急需人才为我县所用。二是适当调整人才策略,通过建立博士后工作站(如维维集团)、研究所、校企合作、孵化器等载体聚集优秀人才,或者邀请高层次人才来我县进行短期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等形式,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不求所在、但求所用,变人员引进为智力引进,实行人才的“柔性流动”。三是创新人才引进机制,变高薪引进为项目引进,推行“项目+人才+智力”,实现事业引才、事业留才。四是尽快出台我县引进人才的优惠政策,在人才引进、培养深造、学术交流等方面对高层次优秀人才给予政策倾斜。如设立铜山县政府津贴,在住房、爱人子女就业就学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
六、更新观念,把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才优势、经济优势。主要从三个层面来抓:一是开展科技扶贫。大力开展科技下乡帮扶活动,为农村注入新的发展理念、技术、资金和项目,提高农民科技意识,培养致富带头人。二是抓好职业技能培训。要根据市场需求,对进城务工农民、失土农民、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免费培训,使其成为掌握一技之长的初级技术人才,帮助其在铜山就地生根或是“走出去”。三是实施“人才回归”工程。通过亲友、老乡等关系动员外出创业的人才回乡工作,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事业有成的外出人员回乡投资创业,鼓励其“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