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局没有只站在“收税者”的立场上为这些新增税源而高兴,相反对这种严重破坏资源、环境的状况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他们深入一线对铁选行业分布及管理状况进行了详细调查,汇制了业户分布图,向县政府提出了综合治理建议。到今年三月底,全县铁选行业全面停产整顿,虽然对地税收入有一定影响,但对全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二是税收优惠政策一定要落实到位。对税收优惠政策,税务机关应降低审批“门坎”,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保障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不折不扣的落实到位。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突出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这条主线,强化重大项目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两大支撑”的要求,积极发挥部门职能,认真落实关于支持再就业、促进高新技术发展,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做好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财产损失、坏帐损失等项目的审核审批工作,确保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三是要围绕地方经济发展,积极支持、配合和参与地方经济建设,在招商引资、引进项目等方面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二、围绕建设和谐社会,积极服务社会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税务部门要立足税收职能,着重围绕就业、分配、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社会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措施,促进税收与各项事业的和谐发展。
一是为发展教育、文化、社会公益事业等社会事业服好务。进一步做好社会保险费、残疾人保障金、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文化事业费、民兵训练费等代征、代收工作,支持教育、文化、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二是为下岗职工再就业、退伍军人创业等提供服务。就业是民生之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要求,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扩大社会再就业。作为地税部门要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严格落实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扶持困难群体,促进社会稳定。
三是充分运用税收政策解决分配不公问题。调整社会收入分配是税收的重要职能,也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为此,各级地税部门一方面要切实加强高收入群体、行业的税收征管,建立和完善个人收入档案管理制度,开展专项检查等措施,使高收入群体纳入正常管理;另一方面,积极促进低收入阶层增收,认真落实下岗职工再就业、工资个税扣除标准、残疾人税收优惠等,缓解不同阶层、不同行业和一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矛盾。
四是规范执法行为,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税务部门作为行政执法部门,其执法行为的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到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环境。因此,税务部门必须做到依法行政,要大力推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监督机制,严格界定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减少执法工作的空白,同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增强税务干部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三、围绕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积极服务纳税人
做好纳税服务工作,是税务机关的法定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税务机关正确处理管理、执法和服务的关系,在严格执法中体现服务,在强化管理中体现服务,在优化服务中规范执法、促进管理,逐步实现了由“执法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税务机关的转变。
一是完善服务程序。也就是强化人本理念,以纳税人的切身利益为根本,以纳税人的切实需求为出发点,根据《税收征管法》及其细则赋予纳税人的权利和税务机关的责任义务,在税收征管工作的每一个业务流程、每一个具体环节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理念,充分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