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当前指导我国一切工作的总分针。其执政的新理念是亲民爱民。具体说来表现如下,一是在在政策制定上,以政府为主体,并强调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求科学决策,并为此引进公众参与。如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二是在在政策内容上,关注对象为多数人的民生问题,很少或很难关注少数特殊群体的权益。如要“以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民生问题为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注重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倾斜”。强调加强医疗卫生服务,加强环境治理保护,完善社会保障等。三是在在政策执行上,强调公平。如“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四是在在服务提供上,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府困境,提供民众付费和政府供给相结合公共服务。如九年制义务教育,医疗保障等。
由此可见,科学发展观直接体现的是立党为公、亲民爱民的执政理念。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经受考验、长盛不衰的“法宝”。科学发展观保的就是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中央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的就是人民群众安身立命的根本利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贯彻了党的群众路线,增进了党和群众感情,社会的公平正义得到更好的落实,人民的民主权利得到切实的保障,把科学发展观更加的具体化、民生化、人性化。
科学发展观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没有稳定的局面,人民群众就要遭秧;没有全面协调的发展,人民群众就要受穷;中央方针政策的得不到贯彻落实,人民群众就得不到实惠。 “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扎扎实实解决广大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尤其要解决好住房难、上学难、买房难问题,维护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广大农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才能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推向深入,才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稳定,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人民群众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体力量。只有坚持要求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问题听取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广泛吸纳和集中群众智慧,才能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突出实践特色,体现群众意愿,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最终目标,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在正确轨道上运行。科学发展观尊重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了第一位,把人民群众作为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者、受益者、评判者、推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