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科学发展心得 >> 正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领导干部科学素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建设

想认识上和工作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用新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问题,以新的目标和新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理性精神是促进各项事业沿着科学道路、按照科学方式发展的保障。因此,领导干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理性精神,才能自觉地排除掉主观唯心的东西,以科学的态度处理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使各项事业科学、系统、有序、稳健地发展。

三、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养是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能力的支撑,而领导干部科学素养是能力的基础支撑,因此,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养是加强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

第一,目前领导干部科学素养的状况,距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笔者曾在参加市委组织部调干培训的领导干部中做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78份,回收有效问卷440份。通过此次调查,我们了解到,现任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总体较好,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对于二氧化硫排放主要来源的问题,有35.57%的人选择了错误的答案,6.70%的人选择了“不知道”。对于“循环经济的%26lsquo;3r%26rsquo;原则是什么?”这个问题,仅有54.12%被调查的领导干部选择了正确的答案,而有近一半的领导干部对这一原则不够了解。又如:在对系统思维方法进行的测试中,只有11.29%被调查的领导干部能以系统的观点,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处理测试题中的问题,而其余88.71%的人,均按照传统思维方法对问题进行处理。在对综合数据分析能力测试中,部分领导干部对于“单位”数值与“总体”数值反映客观事实的区别认识不够清楚,只有44.62%被调查者能够选择出正确的答案,而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了错误的答案。这说明我国领导干部的科学素养还有待提高。

第二,主客观两方面的原因,造成了部分领导干部科学素养的欠缺。主观原因是领导干部缺乏对科学技术知识的自觉学习和捕获。一方面,由于大部分领导干部日常工作的显性内容不直接与科学技术问题相关联。因此,部分领导干部没有将学习和了解相关科学技术知识作为提高个人素养的内容加以重视。另一方面,一些领导干部认为自己主管的工作与科学技术关系不大。因此,对科学技术问题不予关注。例如,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能源知识感兴趣的领导干部,只占被调查人数的41.24%;对于高新技术感兴趣的领导干部,只占被调查人数的50.09%;而对于生产适用技术感兴趣的领导干部,只占被调查人数的26.29%。客观原因是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等干部培训机构,没有将提高科学素养作为提高干部综合素养的重要方面予以重视。党校、行政学院是干部培训的主渠道,但大部分培训机构未能将科学技术知识的培训纳入干部培训的必要内容。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大部分领导干部获取科技知识的主要渠道,来自于媒体。占被调查人数77.32%的领导干部,主要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获取科技信息。而通过干部培训、科技讲座、考察调研等渠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很小。这说明干部培训机构在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养方面还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第三,加强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力的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养的基本途径。针对目前领导干部科学素养的现状,提高领导干部科学素养可采取如下措施:首先,提高领导干部对于科学素养的重视程度,使他们认识到科学素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养的重要方

本文由: 免费提供 面,缺乏必要的科学素养,就无法应对当今社会的各种挑战,难以担负起科学决策的重任,从而自觉地将提高科学素养作为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内容。其次,各级组织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县政府副县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科学发展观心得…
   新区工委委员组织部部长科学发展…
   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科学发展观心得…
   商务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科学发展…
   交通局党委书记科学发展观心得体…
   人大落实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动各项…
   最新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心得…
 
税务局规范税收管征交流材料
企业深化文明服务实施意见
医疗事件防范控制经验材料
抗震救灾感人小故事面对地震中国…
全区城市长效管理会议讲话
党委书记职工教育会上讲话
外事侨务局科学发展观整治方案
党性分析材料万能版
护士总结
企业木制品产业发展方案
宣传学习教育活动方案
理论学习中心组工作意见
加强理论学习工作意见
学习新农村建设考察报告
建设学习型党干部队伍安排意
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工作
青少年法制宣传学习工作方案
农民工技能学习工作计划
做好学习实践实施工作意见
科学发展学习指导意见
科学发展心得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