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以来,许多党员领导干部都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到各自的联系点去,广泛进行走访调研。在宣讲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同时,体民情、听民声、察民心、了解实际情况,研究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解决群众关心的具体问题,共商大力推动科学发展、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有效举措。这些,都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力地促进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不过,有些领导同志却耍了花枪:他们人虽到了基层,身子仍浮在官家(基层党政机关或基层干部家);下乡时浮光掠影,调研时走马观花;会议室里搞调研,宾馆里面看材料。老百姓形容他们是井里的葫芦:看似深下去了,实际仍浮在水面上。
调查研究,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段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践特色和群众路线原则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党员领导干部务必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带头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真正做到带着问题下去、找到原因上来,带着课题下去、形成思路上来。特别是当前,经济社会形势都十分复杂,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深化改革、保障民生的任务很重,各方面的新情况新问题也不断涌现,新事物新经验不断产生。在这种日新月异的新形势面前,不去深入基层,不知下情,不懂民心,那怎么能担当起时代赋予我们的重托?
调查研究的目的,应该是立足于解决问题。当前搞调转载请注明出处研,必须紧扣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这一主题,紧密联系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实际和发展实际,围绕建立健全服务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办法措施等,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通过调研,真正把本部门本单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状摸清摸透,把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找准找好。为此,需要在调查之前做好准备,在调查中要尊重事实,不满足于一知半解、浅尝辄止,更不能事前定框框,任意取舍剪裁事实,为自己的主观臆断寻找依据;调查方法要实事求是,真下基层,听计于群,求教于民;调查作风要力戒漂浮,不趋近舍远,不嫌贫爱富,不要为了做戏给别人看,只图报纸上有名、广播里有声、电视上有影,那样不仅老百姓反感,工作也必然受到影响。
能不能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表面看是个工作问题,实质上是个思想方法问题。承认不承认群众是老师,实践是学校,这在一些同志的心灵深处是还没有完全解决好的问题。没有或很少有群众观点,不习惯走群众路线,居高临下,唯我独尊,这种不好的思想方法在一些同志身上还有市场。有的同志下基层去,名为调查研究,实则下车伊始,就发指示,不懂装懂,指手画脚,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有的同志下基层去,只愿意到富裕村、不愿意去贫困村,只喜欢去红火企业、不乐意去亏损或停产企业,为了调查研究而调查研究。这样的调查研究,解决不了问题,还会给基层添麻烦,甚至劳民伤财,助长许多不正之风。所以领导干部需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真正深入群众,在基层发现、解决问题。那样,我们的工作才可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总之,下基层调研要求实,研究问题要求是,把握民心要求真。我们的领导同志可千万不要做井里的葫芦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