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家庭的开始共同培育未来,继续调整产业结构不忘走现代农业的金光大道。广元市的农房重建之路,夯实了信心,筑起了希望。
生态建房,成为可持性续发展的亮点
灾后农房重建,不只是搭个遮风避雨的窝,而是奔向幸福生活的起点,扬帆破浪走向明天的码头。广元市的决策层注意到了这一点,并付诸了行动。在农房重建中,他们既注重实用,又着眼长远,首先想到的是给重建户一个长久的生存环境,发展环境,致富环境。市委书记罗强在急重灾区青川一再叮咛:你们要因地制宜选择建房模式,要把灾后农房重建与乡村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建设出美丽富饶的新农村。一席话,句句说到了灾区干部群众的心坎上。
青川县农房重建突出川北民居特色,打造生态旅游走廊。竹园镇三郞村农房建设小区规划30户钢木结构房,目前进度超过三分之一。竹园镇副镇长唐艳介绍说,这儿离绵广高速出口不到半个小时的路程,又是去东河口地震遗址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转载请注明出处区唐家河的必经之路。安置小区建好后将重点发展乡村旅游,开发农家乐,让这里的群众早日富起来。
一张白纸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地震虽然给灾区带来了苦难,但重建却给灾区带来一次改善农村面貌、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发展起跳的重大机遇,特别是对落后地区。广元市注重科学规划,将当前与长远相结合,建房与致富相结合,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统建与自建相结合。目的就是一个,抓住重建机遇,创造致富发展条件,让灾区群众的生活后续无忧,让灾区群众的致富之路后劲不断。
生态建房,是广元市灾后农房重建的特色,也是抓可持续性发展的一大亮点。新建住房,或与山珍果木为伴,或与旅游资源为伍,或与产业结构调整结合,或与乡镇企业结对,唱响生态主旋律,打造生态特色乡镇,建设生态特色村庄,突出周边环境和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方式的相融性,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有今天,更有明天,灾后的山区农民离发展、富裕、小康的生活为时不远。
因地制宜,科学、实用、美观就行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有一句名言,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广元市在农房重建中,成功地实践了这一饱含科学元素的猫理论。在严格实行科学规划和严格进行质量管理的前提下,广元市提倡因地制宜建房,多种形式建房,不搞一刀切,不搞千篇一律,不搞高大全,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受灾群众建房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了农房重建的速度。
建筑材涨价,建房成本增加,受灾群众苦不堪言。政府出面动员做工作,多层修不起,就先修一层或两层,等建房高峰期过了,建材价格回落了,再接着修。一算细帐,政府说得有道理,既不背债,又节约了费用,还早点有了安身之地。等经济条件好了,续建工程还可以搞得更漂亮些。听政府的话没错,广元很多受灾农户就这样提前住进了新建房。
混砖结构,框架结构,曾是受灾群众建房首选。但成本高,经济能力承受不起不说,如降低质量,抗震性能就差,不适宜大面积推广。经过反复调研,在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广元把安全、经济、实用、节地、特色作为农房建设的基本要转载请注明出处求,根据地理环境,推广了砖木结构、钢木结构、轻钢结构、穿斗木架结构等多种形式的建房模式。这些不同结构的房屋形式,因地制宜,科学、实用、美观,受到农房重建户的欢迎,大大加快了农房重建速度。
政府指导的所有重建农房,节约用地,节约资源,节约费用,处处为受灾群众的利益着想。且又科学,抗震性能强,设计理念均考虑到了农民生活、生产、发展的实际需要。和过去的房屋相比较,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