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创新成果,是管根本管全局管长远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央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需要我们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深化已有的理论认识,再用以正确地指导实践,使科学发展观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在引领全党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历史进程中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科学发展观赋予发展以新的时代内涵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概括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与新的时代特点和当前国情相结合,赋予发展以新的时代内涵。总的说来,就是发展目的更鲜明: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发展思路更清晰: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发展内涵更丰富: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的发展;是更加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的发展;是更加注重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是更加注重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发展。发展方略更完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建设和谐世界。发展要求更具时代性: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和工作重点
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防止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有什么样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工作追求和施政举措。从根本上来说,政绩必须体现为发展,最终要为人民造福。要引导党员领导干部追求科学发展的业绩,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多干群众受益的事,多干打基础的事,多干管长远的事。
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建立新的政绩考核和评价体系。要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体系,加大节能减排、科技进步、生态建设、环境保护、人的全面发展等指标的权重。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促使广大干部以更加执着的奋斗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不断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
着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加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按照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的要求,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注重统筹兼顾,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改革开放已经从个别突破发展到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发展的关联性、综合性、配套性显著增强。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兼顾各方,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千头万绪,必须把握工作重点。一是要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的政治,把改善民生状况作为最大的政绩,使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成为不断为民造福的过程。二是要把“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