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下乡”是扩大内需并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惠农措施;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是当前我国经济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据2009年12月“家电下乡”试点四川、河南和山东三省的情况看,凡是具有农业户口且购买补贴类家电产品的农民均都享受了销售价格13%的补贴,调动了广大农民购买家电的积极性。2009年12月25日,湖北省政府召开了“家电下乡”电视电话会,部署我省惠民家电。在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的情况下,湖北宜昌供电公司为适应“家电下乡”活动,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措施一:开动脑筋干起来
今年是宜昌市乃至湖北省“家电下乡”活动的第一年,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一切都得“摸着石头过河”。“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在宜昌供电公司已形成共识,“家电下乡”是一项改善农民生活的实事、好事,将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推动力和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不折不扣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做好“家电下乡”与企业、农民双赢宣传氛围之营造。
(一)“家电下乡”政策与其他对农民补贴政策的不同。作为供电人,要知道其政策之不同处:以往对农民的补贴主要侧重于生产,而家电下乡是对消费环节的补贴,只有农民购买了家电才给补,直接拉动消费,不仅增加了农村的用电,而且也增加了生产企业的用电量,对于供电企业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相对于城市供电,农村供电投入大、成本高、效益低下。从经济角度来说,发展农村用电给供电企业带来的效益可能比城市少一点。但是,作为供电企业,要本着对党和国家负责的态度,怀着对广大农民的真挚情感。因此,面对“家电下乡”活动,湖北宜昌供电公司积极面对,超前谋划,组成“家电下乡”活动研讨组,主动找准目前农村电网的薄弱环节,通过走访农户、走访家电经销商听取建议,商量对策,以便适应“家电下乡”活动在宜昌展开。。
(二)家电在农村仍处于较低的消费水平。目前传统家电在城市市场已经基本饱和,但是在农村仍处于较低的消费水平,而“家电下乡”正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宜昌供电公司决策者紧紧抓住“家电下乡”将给供电企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充分利用好“家电下乡”这一惠民工程,它不仅进一步拉动农村广阔的电力消费市场,加速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步伐,更是社会对农村供电服务的一次大考验。因此,宜昌供电公司在做好供电优质服务的同时,加快农网建设步伐,消除农村供电“瓶颈”,为家电“上山下乡”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三)公司领导亲自带人调查研究,亲自制定保电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一是在各供电所成立了供电服务小分队,24小时值班,随时处理各种用电问题。其次,完善调度管理,及时进行电力供应形势分析通报,本着为农村生活用电让电的原则,妥善制定应对措施,确定错锋、避锋方案及电力供应紧张时的限电序位表。第三,增加巡视次数,及时发现和分析农村生活用电线路的薄弱环节,做好事故预案,对超负荷运行的配变及时进行负荷调配,必要时安排增容,确保电力设施可靠运行。第四,加强电力设施的安全保卫工作,做好防窃防盗。
(四)利用电力网点多的优势,坚持宣传先行。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参与“家电下乡”工作的新气象,让更多的农民了解政策、懂得政策、享受政策,让更多的家电生产和销售企业参与到“家电下乡”服务。进一步提高效率,简化程序流程,拓宽服务领域,切实提高资金申报、兑付环节等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确保农民真正享受到惠民政策。按照“家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