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农业农村经济工作 大家知道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近几年来一直强调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并且在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方面进行创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措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这个成就主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恢复和提高,去年以来中国政府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了粮食的发展,去年粮食的总产达到4.69亿吨,比上年增加了380多万吨,增长的幅度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第二个高产的年份,今年的夏粮总产达到1.09亿吨,比去年增加了512万吨,所以今年中国的夏粮又获得了增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农民收入实现了较快的增长,中国政府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农业农村经济的中心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农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去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及比上年实际增加8.6%,这个增长幅度是近九年来增长幅度最快的年份,今年上半年农民现人均收入达到5986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2%,工资性收入和出售农产品的收入明显增加,农业已经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第三,农业的市场化国际化的进程明显加快,农业农村的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市场配制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得到有效的发挥,农业的市场全面放开,营销的主体、销售的渠道和经营的方式都日趋多元化,特别是中国入世以来人们履行承诺,中国的农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农产品较快增长,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农产品的贸易国,农业利用外资和走出去的规模继续扩大,全方位多层次的宽领域的农业的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中国现在在农产品的市场的开放上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农产品进口的品种也进一步的增加。 第四,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种植业结构继续加大,特别是畜牧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中国畜牧业在中国农业中的比重已经达到33%,特别是畜牧业在农民增收当中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在一些畜牧业的大省,像内蒙、吉林、河南、山东这些地区畜牧业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已经达到40%以上,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农业的区域布局更加合理,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实现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行农业优势化的区域化布局,在粮食产业带有玉米产业带,水稻产业带,大豆的产业带,这些战略性的结构调整有利提高了中国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特别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推进,农产品加工实现了较快的发展,现在在中国主要农业农产品的转化加工率提高到55%,通过了农产品的加工提高了附加值,使农民的增收有了新的来源。比如在我们国家一些粮食主产区,像吉林省主要是生产玉米,过去玉米多了储不下,销不去,现在玉米的深加工发展很快,特别是吉林市通过玉米可以加工成酒精作为汽车的燃料,在玉米的深加工,除了淀粉和酒精以外,还开发出利用玉米来生产各种衣料,这个衣料是非常的精美的,它穿在身上以后,我们用化纤的衣料了火以后都是帖在皮肤上,用玉米做的材料就像吸烟的烟灰一样散落在地上。虽然玉米产量的提高,生产的成本也会得到不断的降低。中国农产品的深加工在不断的发展,通过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现代技术的发展,农业的功能正在向多元化发展,传统农业经济理论主要讲农业有四大贡献,现在看,农业的功能的内涵不断地扩大和外延,比如通过农产品的深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