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一切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衡量政绩的最终标准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段论述,鲜明提出了实践、群众和历史是衡量政绩的根本尺度和准绳。坚持以实践、群众和历史衡量政绩,就能引导广大干部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观,避免在创造政绩上的主观性、片面性,就能端正党风,改进作风,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就能正确处理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创造出人民群众满意的政绩。
2、完善干部考评体系。只有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考评体系,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的政绩,才能落实科学的发展观。长期以来,在干部考评工作中,片面地把gdp增长等经济指标作为最重要的绩效导向。一些地方少数干部把“发展才是硬道理”错误理解为“增长率才是硬道理”、“gdp增长才是硬道理”,与政绩考核指标失之偏颇不无关系。因此,要坚决纠正单纯以gdp为中心考核干部的弊端。在干部考评的整体指标设置上,要按照 “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制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特别是要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以及人口、自然环境等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以及环境等综合性指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要建立多层次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这个体系既包括组织人事部门,也包括社会中介评估机构,更包括来自不同领域的人民群众代表。
3、改进干部考评办法。准确识别干部,就要在干部考核中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干部显绩与潜绩的关系。政绩应该是干部显绩与潜绩的辩证统一。考察一个干部的工作政绩,既要考察“显绩”,也要善于考察和发现“潜绩”。这样才能对一个干部的实绩做出准确的鉴定评价,防止片面的考察结论,诱发干部的短期行为和投机心理。二是要处理好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的关系。由于干部的岗位不同,物质条件、工作基础不尽相同,取得实绩的难易程度就有所区别,在考核中既要看干部的主观努力、工作态度、创新精神等,也要看实绩的外因条件,分清哪些是主观努力得到的,哪些是客观环境带来的。三是处理好个人和领导集体的关系。要根据干部在班子中所处的位置、承担的责任和应发挥的作用,通过仔细考察,实事求是地看每个成员所起的作用
三、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
用什么样的人,不用什么样的人,对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必须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
1、扩大干部工作民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仅要靠加强教育和管理来推进,还必须以扩大民主为重点深化干部制度改革作保障。把那些认真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创造出实实在在政绩的领导干部选准用好,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充分发扬民主,走好群众路线。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和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等制度,进一步落实群众在选人用人上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本文由: 免费提供 ,防止考察失真、评价失准、用人失误。2、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凭实绩和能力用干部,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高看一眼;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要多加留意;对那些埋头苦干、注重为长远发展打基础的干部,绝不能亏待。一些干部的工作业绩和成效可能一时不被人们所认识,甚至不被人们所理解;而一些干部短期行为的危害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