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明显不平衡,围绕资源、能源、技术、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面对国际资源、能源、环境、技术对我国发展制约因素明显增多,我们要取得有利的战略地位,就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怎样实现科学发展与和平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要深入研究如何更好地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深入研究如何继续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的外部环境,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同世界各国一道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深入研究如何进一步树立全球战略意识,以宽广的眼界来观察世界,深刻总结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积极借鉴国外发展的有益成果;深入研究如何在国际交往中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有效应对来自国际上的各种挑战和风险,有效抵御西方敌对势力对我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
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就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当前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们已经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同时这一体制还不完善;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同时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发展,同时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同时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同时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我国对外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文化建设不断发展,同时人们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新的情况,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我国社会总体安定团结,同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各种犯罪活动和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依然严重存在。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同我们党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立足于更好地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只有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才能明白为什么当前我国只能采取这样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而不能采取别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战略;为什么当前我国只能采取这样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政策,而不能采取别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政策。也只有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对我们面临的战略机遇期,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性,有更自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从而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意识和深远战略意义。
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就要进一步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的实践经验。善于总结经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