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要求不适应。近年来,随着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一期的建设及各地相继投入,新建和改造了大量的水情自动测报系统,采集了大量的数据,为防汛抗旱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但同时由于有关政策不落实,也给各地带来了系统使用、维护的困难,增加了运行负担。其中最重要的技术问题之一就是遥测设备因厂家不同而不同,其市场化和通用化程度较低,造成系统维护成本较高、维护不及时等诸多困难,制约了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建设和发展。
二是水情报汛组网方式与新的技术不相适应。较早前,受制于x.25网络传输速率慢及人工报汛的要求,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一期及各地大多采用测站-分中心-省中心的报汛组网方式,而一些发达省份,基于全省各地宽带联网及自动测报系统的普及,有些采用测站-省中心-分中心,这样不仅节省了大量投资,简化了报汛组网方式,提高了学习传输、维护的效率,而且减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负担,提高了信息系统建设的效率,为此,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二期已没有对省以下报汛组网方式提出具体要求,要求各地因地制宜采用相应的报汛组网方式。但目前采用此方式组网的省份不多,随着省以上节点及大部分省以下单位宽带网络建设的推进,应该因地制宜,采用科学经济的报汛组网方式。
三是水文测报的服务面与新的要求不相适应。目前,我国水文部门在力求做好传统的防汛抗旱工作的同时,正在全力开展新的服务领域,加大对山洪灾害的监测和分析,加大旱情监测的力度。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目前仍存在开展省份不多、涉及范围不广、采取力度不强等问题,与当前山洪灾害防治及抗旱工作的要求不适应。
四是水情预报水平与新的要求不适应。多年来,我国在水情预测预报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其技术水平具有较大的提高,在历年的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新的要求不断提高,人员更替频繁,预报的频度和广度不断延伸,与新时期的防汛抗旱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预报范围较小,预报频度较低,预报时效性较弱,预报服务领域较窄,迫切需要大力提高水情预测预报的工作力度和水平。
五是水文应急测报水平与新的要求不相适应。近年来,全国经常发生涉水突发公共事件,我局也颁布了《突发公共水事件水文应急测报预案》,在制度、响应程序和方式上做出了明确规定,以适应新时期水文应急测报的要求。但从技术层面上仍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在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信息查询等应急测报方面仍然没有形成一套标准化的技术体系,在水利部和国家防办需要启动应急测报响应时,往往需要协调和依托外部力量,造成时间延误,测报不及时等现象,没有充分发挥我局水文测报、通信、网络方面的优势。
4、建议
一是尽快修订《水文自动测报规范》。2009年我局基于美国天气局水情信息编码的基础上,根据我国自身情况,颁布了《水情信息编码标准》(sl320-2009),以适应新时期水情信息报送的要求。根据美国的使用情况,此编码是用于遥测端到水情分中心之间的无线通信编码,以便遥测设备达到市场化、通用化的要求。建议修改《水文自动测报规范》,引入水情信息编码标准,提高我国遥测设备市场化和通用化的程度,解决各地自动测报系统运行、维护困难的问题。
二是尽快提倡与新技术相适应的报汛组网方式。由测站-省中心-分中心的报汛组网方式不仅大大节省投资,更重要的是提高了信息传输、维护的效率,减轻了水文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水文测报的质量。当前,随着国家防汛指挥系统工程的不断推进及各地自动测报系统的蓬勃建设,有必要研究推出基于各地新建宽带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