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水利发展规律的认识,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把握发展重点,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切实推动水利走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路,加快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
针对我国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等问题,中央进一步明确了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高度重视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优先解决直接关系民生的水利问题,切实加强水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各流域、各地区结合实际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水利部党组紧紧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系统总结我国长期治水实践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发展与改革的经验和教训,深入分析我国水资源条件的新变化,归纳提炼实践中带有规律性和方向性的做法,与时俱进地提出并逐步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卓有成效地指导了新时期的水利工作,开启了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的新进程。实践表明,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是科学发展观在水利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有效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成功之路。
做好新时期水利工作,必须做到: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把节约保护水资源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统筹兼顾,把推进水利协调发展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改革创新,把体制机制法治建设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现代化方向,把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这是根据新时期水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对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进行的全面概括和系统阐述。这六个方面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其中,以人为本是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本质要求,人与自然和谐是核心理念,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根本方法,改革创新是活力源泉,水利现代化是宏伟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准确领会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精神实质,科学把握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的丰富内涵,切实增强走可持续发展水利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奋力开拓新时期水利事业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三、对水资源监测与评价处工作几点思考
水资源监测与评价处作为水文局一个职能处,除开展正常的有关水资源业务外,还肩负着水文部门实践“大水文观”,不断拓展水文服务领域的工作,应该说工作任务比较重。尽管水资源监测与评价处工作在局领导关心支持下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大水文观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需要有创新思路,创造性开展有关工作,才能不断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和逐步实现水文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全面服务。
(一)存在突出问题和主要原因分析
1、处内业务发展不平衡,地下水强,地表水弱。随着《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项目建议书》审查通过、水利部公益性科
本文由: 免费提供 研项目《京津冀地下水严重超采区地下水预测预报研究》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气候变化对地下水影响监测研究》启动实施,《地下水月报》编制启动等,地下水业务比较饱满,但地表水业务显得明显滞后。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在部内机构设置比较重复,水文局还缺乏比较明确的职能,地表水水资源监测与评价工作参与机会少,推动工作难度较大。2、用于推动项目工作时间多,加强行业管理工作时间偏少,工作中统筹兼顾不够。目前由于承担几个项目的项目建议书编制与修改、项目实施方案制定与落实等,每天工作比较饱和,用在如何加强水资源监测与评价行业管理,推动水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