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项审计措施力保国民经济安全运行--审计署结合工作实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新华网北京12月25日电(新华社记者张晓松)审计署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从宏观战略角度,高度关注事关国家经济社会健康安全运行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及时提出并实施了三项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把学习实践活动成效体现在了保发展、保民生、保稳定、保中央方针政策的落实上。
专项审计三家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情况
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今年9月份,审计署组织对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招商银行3家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成效情况开展了专项审计调查,重点查找金融机构外汇资产风险隐患,促进其化解金融风险。
世界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严峻影响后,审计署又部署了以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和深圳等5省市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部分企业为重点对象的专项审计调查,着重揭示世界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了解和反映中央及地方政府应对世界金融危机而采取的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审计结束后,审计署向国务院提交报告反映了当前金融领域需要高度关注的6个突出问题。
此前,审计署还组织了对中国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中信集团公司3家金融机构的审计,着力揭示影响宏观调控政策以及货币政策贯彻落实的严重问题和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风险等突出问题。审计结果已引起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加强监管。
审计发现一些企业违法违规问题
为维护国有资产安全,今年以来,审计署开展了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等12户企业的经济责任审计,以及对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等4户发电企业的财务收支审计。审计发现了一些违规问题资金和个别重大违法违规案件线索,已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此外,审计还发现了一些影响经济平稳发展的重要隐患问题。为切实维护我国经济社会安全平稳运行,审计署及时将发现的重大隐患问题专题上报国务院,并从机制制度层面提出了多项积极建议。对于上述审计报告和审计建议,国务院领导同志十分重视,已批转有关部门研究。
基本完成地震救灾款物审计
为切实做好汶川地震救灾资金和物资审计,审计署先后组织1.2万名审计干部,对3.2万多个部门和单位的救灾款物进行了全方位、全过程跟踪审计,延伸调查了重灾区的3831个乡镇、9513个村和76684户受灾群众。
这场抗震救灾款物审计突出了“立足服务、着重预防”,体现出“反应快、部署快、实施快”“全方位、全过程跟踪审计”“注重促进整改、推动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边审计、边透明、边公告”等特点,为促进救灾款物筹集、管理和使用的安全完整、公平公正、合规有效、规范有序和公开透明,发挥了积极作用。
目前,这项审计工作已基本结束,有关情况将于近期向社会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