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社会产生了新群体,产生了新阶层,也产生了不同群体、不同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利益矛盾。而且不同利益群体的存在,也会产生利益上的冲突。有了收入差距,有了利益矛盾,很容易使一些人用革命的思维、斗争的思维去认识问题,也容易导致一些人想用计划经济的方式去消除差距。坚持以人为本,就是首先确认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建设者。人,不再以阶级定性,群体不再以阶级划分来界定亲疏远近;由利益产生的矛盾,也不再被看作是政治矛盾,更不看作是阶级矛盾。把人从阶级的认识中剥离出来,把矛盾从斗争的思维和视野中提升出来,这是科学发展观讲以人为本的深刻意义所在。
其次是要强调对整体利益维护、对群体利益协调、对个体利益保障。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维护好和实现好人民的整体利益,使人民共享发展的成果;要反映和兼顾不同群体利益,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要关心每一个人的利益要求,关心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满足人的发展愿望和多样性的需求。以人为本所体现的,是整体、群体和个体利益的统一。在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和要求贯穿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环节。经济建设要着眼于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设要着眼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合法权益;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人民精神文化需要,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社会建设要着眼于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三是要遵循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三个要求。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三个基本要求。全面,就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要整体推进、全面进步。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内容更加丰富了,目标也更加全面了。在全面发展同时,必需要协调发展。因为要素多了,参数多了,不协调就会产生混乱。讲协调要有重点,比如,协调城乡发展,要把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作为重点;协调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要更加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发展是既要考虑当前的,也要着眼于长远,这就自然引出一个可持续的原则。在发展过程中,如果采取竭泽而渔、杀鸡取蛋的方式,可能也会带来一时的经济增长,但缺乏发展后劲。从以人为本的角度说,发展不仅要以现在的人为本,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还要以后人为本,为子孙后代的发展需要着想。要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利益,处理和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要调节和处理好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要关注发展中的薄弱环节,重点解决好当前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使我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能够长期、平稳、快速的发展。
二、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与政府采购的关系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当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经验的总结,也是实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