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为此,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机制,实现城市园林的集约化经营和集约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园林建设中的浪费和损失。此外,园林建设还要采用最新的园林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园林工艺水平。要通过新工艺、新技术的推广使用提高园林建设资金的使用效益。
当前,有效推进园林建设集约化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于改革现有的园林管理体制。要在所有制结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法律和政策体系等基本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适应园林事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要积极研究和探索建立多渠道投资城市园林建设的新体制,逐步走出政府财政单一投资城市园林建设的格局。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政府在保证城市园林建设投资主渠道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尝试把投资园林建设作为一种产业来经营。对于高标准、高档次、具有较高观赏性和较强娱乐性的园林建设项目,可以按照谁投资、谁管理、谁收益的思路,建立起有偿提供园林服务的新型发展之路。通过改革和创新,为我区园林建设注入发展的后劲和活力。
园林建设科学发展的经济观还体现为其良好的社会效益背后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带动力。大连市实施大规模城市改造,倾心打造现代化园林城市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园林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有利助推器。发展经济必须首先建设城市,发展城市必须重视园林建设,这是经营城市必须树立的观念,也是实践证明了的有效手段。
三、树立科学发展的社会观,实现园林建设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宗旨
科学发展的社会观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它
强调社会与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使人生活得更加幸福和美好。它不仅包括人们对多种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而且包括对劳动、生活环境质量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生态文明需求。园林建设实现美化城市、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最终归宿是为市民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美好的心理以及视觉感受。从这一点讲,城市园林建设是体现科学发展社会观的一个缩影。城市园林建设必须将保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作为第一内容,使之与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更加贴近,更加密切。只有这样,才可以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基本特征,才真正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园林工作者,我们有义务承担起美化城市的时代责任,我们不仅要有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全局意识,还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做廉洁的园林人。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把好园林建设的质量关、管理关、廉政关,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实现园林法制化管理,是科学发展社会观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要求。要根据园林建设的需要和城市发展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和规章;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和省、市有关城市绿化条例的规定,加大处罚力度,严厉打击侵占园林绿地、损坏园林设施、盗抢园林花木等行为,依法维护园林管理秩序;要坚决维护园林规划的严肃性、以及建设、保护和管理的规范性;要加强法制教育,努力提高市民的法律意识。
生态文明的兴起是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觉醒,代表了人与自然将进入和谐相处、共存共容的发展方向,是现代文明、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先进文化、未来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城市园林作为生态文明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体现,已经成为现代城市文明的标志之一。在这种文明的背后,必须依靠作为城市所有者的广大市民对城市园林建设的支撑。因此,在完善城市园林法制化管理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市民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市民的道德修养和文明素质,培养市民爱护园林设施的良好风尚。我们有责任在推进城市园林化的进程中,把宣传教育贯穿与园林建设的全过程,成为弘扬城市文明的先锋。在具体工作中,一是